◇◇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庄子,庄子在今天的意义,兼谈哲学——与太簇商榷   作者:小医生家属   介入这个讨论很容易引火烧身,——又要牺牲更多的休息时间,而我又并没 有想从这种讨论中获得自我提升的愿望,也无“指点”别人的打算,——虽然我 本人也算长期关注人文方面的东西,但出身工科,对于人文类的话题一般尽量还 是不特别参与,也没有寻正或太簇那么有信心。一鳞半爪很容易导致一知半解, 容易想当然或误读。所以讨论起来非常惴惴。不过单揭批寻正搞得审美疲劳了, 就稍正经一点讨论问题吧,——这才是我希望的。   之前新语丝讨论庄子的文章我几乎没有怎么看过。这次因太蔟《偏激与搅浆 糊》,而一时兴起,批完寻正的读庄,又找了太簇的《庄子——公元前的后现代 主义文人》和《鲁迅对庄子的调侃》阅读。顺便还读了几篇太簇关于哲学的看法 以及他人的争鸣。下面就庄子在今天的意义以及哲学在今天的意义,与太簇商榷。   太簇的文章立论很明确:庄子是反智主义,是忽悠,不如科学知识是确定性 的、有实用价值的东西;哲学也是。是否反智和忽悠且不论;不如科学般确定且 有实用价值,是这样那又如何?   太簇指出,胡适和鲁迅都否定庄子。太簇非常认同的胡适对庄子的“盖棺论 定”如下:   “庄子的哲学,总而言之,只是一个出世主义。因为他虽然与世人往来,却 不问世上的是非、善恶、得失、祸福、生死、喜怒、贫富……一切只是达观,一 切只要‘正而待之’,只要‘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他虽在人世,却和不在人 世一样,眼光见地处处都要超出世俗之上,都要超出‘形骸之外’。这便是出世 主义……庄子这种学说,初听了似乎极有道理。却不知世界上学识的进步只是争 这半寸的差异;世界上社会的维新,政治的革命,也只是争着半寸的差异。若依 庄子的话,把一切是非同异的区别都看破了,说太山不算大,秋豪之末不算小, 尧未必是,桀未必非:这种思想,见地固是‘高超’,其实可使社会国家世界的 制度习惯思想永远没有进步,永远没有革新改良的希望。庄子是知道进化的道理, 但他不幸把进化看作天道的自然,以为人力全无助进的效能,因此他虽说天道进 化,却实在是守旧党的祖师。他的学说实在是社会进步和学术进步的大阻力。” 【摘自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第200—201页】   这段话不能说错,特别是放在胡适讲这些话的时代背景来看,非常有积极意 义。但是纵观整个中国历史,除魏晋时期外,庄子哲学的影响多是在个人的领域, 是文人失意后的寄情之所。积极入世的儒家在政治伦理与各社会领域才是主流, “社会进步和学术进步”的欠缺、没有德先生与赛先生,板子打到庄子哲学上, 恐怕针对性不强。   胡适是一个开创者,但是其学术水平有多高,比如说《中国哲学史大纲》的 学术水平有多高,我知道的是这部著作早已被后来的其他著作所替代。这时我想 到胡适在1960年写给苏雪林的信中评价清代的小说称:《红楼梦》不如《儒林外 史》,“我写了几十万字考证《红楼梦》,差不多没有说一句赞颂《红楼梦》的 话”,这是胡适的文学趣味所决定的,而这个文学趣味又是由Plot(故事情节) 这个并不高明的文学批评标准所带来的文学鉴赏力形成的。或者说,从这一点评 价《红楼梦》,和从实用角度、忽悠角度评价庄子一样,不能说错,但是鉴赏力 不高。   以下整理自某大学曾经的《庄子哲学》通选课笔记,原创属于王老师。   严格说,庄子不能完全算出世,在《人间世》中假借仲尼之口说:   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义也。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臣之 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漆园知道这个现实世界是无法逃避的:不管你是否愿意,你都生活在这个世 界之中。世界依然是庄子思想的一个背景。但是和儒家的世界完全不同,儒家也 对这个世界不满意,但是积极不逃避,希望借助君王来实现政治理想。而庄子是 进入世界,但逃避。这种选择主要立足于两点:一是庄子个人所感受到的真实世 界,一是对于儒家和世界关系所做的反省。前一点最重要,后一点也不可或缺。   从理论上看,世界无疑可以分成有道和无道两种。在《论语》和《老子》中, 我们都可以看到“天下有道”和“天下无道”的说法。一般而言,老子和孔子所 感受到的世界都是无道的,庄子也不例外。对于老子和孔子而言,这种无道主要 表现在秩序的丧失,而对于庄子,则是生命感受到的实实在在的威胁。我们且看 《人间世》一开始的描述:   回(颜回)闻卫君,其年壮,其行独;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轻用民死, 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民其无如矣。   这种篇幅的叙述好像给人间世界定下了一个基调:这里的君王卫君是个不折 不扣的暴人,而“其年壮”暗示这样的世界还会在将来延续。庄子对世界是彻底 的悲观,弥漫凄入心底的黑色基调。   在《人间世》的篇末楚狂接舆过孔子之门时唱道:   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   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天下有道,圣人成焉;   天下无道,圣人生焉。   方今之时,仅免刑焉。   福轻乎羽,莫之知载;   祸重乎地,莫之知避。   已乎已乎。临人以德!   殆乎殆乎,画地而趋!   迷阳迷阳,无伤吾行!   吾行郤曲,无伤吾足。   这是庄子和儒家进行的一场心灵对话,也是面对无道的人世间唱出的一曲心 灵的悲歌。   《人间世》从一个希望和正进入世界的知识分子开始,经过几个在世界中苦 苦挣扎的人,最后到一个决定离开世界的人结束。这种叙述结构即是庄子和世界 的对话,也是和儒家的对话。某种意义上,庄子在解释为什么儒家立场不可行, 为何他要选择退却。   总之,庄子是心灵哲学,它的关注点不在于秩序,而在于生命,生命在乱世 中的安顿,如何达到一种心灵自由。   庄子的哲学有什么现实意义呢?有的。首先,庄子哲学是隐士的哲学,即, 给隐士提供哲学上的理论依据。因为人“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做隐士是面临有 道德困境和生存困境的,如何解决这些难题?庄子哲学秉承老子的道、德、天等 观念,又发展了“忘”、“心”与“形”等观念,从而来解决问题。在《庄子》 中有很多对形体不在乎的例子,而对于“隐”的追求放到了“心”上,通过心的 自主,而达到“真人”。在魏晋时期,知识分子的追求,大约就是这样。   当然,哲学是一种理想。这个世界隐士毕竟不多,现时代更不是隐士的时代。 但我们每个人实际上都有想要“隐”起来的片刻。连寻正不是也自称心态上有时 也很“庄子”吗?因为每个人在人生中、生活中,在处理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中, 都会遇到困境和无奈。这时候积极进取是一种方式,庄子式的淡然也是一种方式。 庄子哲学的性灵、审美以及冷峻、忘形都不能说没有意义。庄子是忽悠吗?虽然 鲁迅在《起死》中将知识分子置于日常生活的场景之中,产生强烈的喜剧效果, 就像泰勒斯仰观天文时掉进坑里,而为婢女所笑的故事,或者《封神演义》中姜 子牙受老婆的气,的确让人喜闻乐见、忍俊不禁。但是,必须指出,庄子对自己 的哲学是真诚的,他本身就是实践者,也不是为忽悠谁。《史记·老庄申韩列传》 只用了几百字来记载庄子,但下面的故事就占了一半篇幅:楚威王欲聘庄子为相, 庄子却表示“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生不仕,以快吾志焉”。 这个故事在《庄子·秋水》中也有类似记载,庄子拒绝卿相之位,而只想做一个 在污泥中摇尾巴的乌龟,目的则是“自快”。   庄子哲学的现实意义当然不能说大,但是从忽悠的角度全盘否定、从不实用 不进取的角度进行否定,也没多大意思。庄子从来都不是一种社会政治理想,而 是一种心灵的需要。   说到这里,要提到哲学。哲学虽然曾经以追求确定性知识为目标,但是在发 展过程中早已放弃了这一点。哲学不是确定性知识,没有实用价值,那又如何? 人类花在娱乐上的时间和金钱远胜过科学技术,这是人的天性。哲学也是满足人 的天性,我更愿意把哲学的价值归属到“境界之学”、“心灵哲学”,以及本身 纯粹思考的快乐。不是科学不实用又如何呢?哲学已经退出现代社会的中心了。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说,哲学的未来是取代宗教(?),在中国, 传统哲学则有代替宗教功能的意味。我以为然。在如今,现代社会是一个注重实 利的、注重物质的功利主义社会,且因为关系更为复杂、节奏更快,比起传统社 会个人可能压力更大、更多孤独,心灵如何解脱?西方社会在世俗生活之外有宗 教生活,在这个领域汲取精神资源。中国人呢?我想也需要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精 神资源。仅仅靠科学,我想至少在今天还无法满足人类的全部心灵需要。   文章已经长如寻正,不过最后还是再谈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鲁迅与庄子。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后现代哲学。因为如履薄冰,所以我尽量引述别人的观点,— —也是为省力计。   下面大段转述,均凭记忆片语为关键词从Google搜得(王元化:鲁迅与太炎 http://www.zmw.cn/bbs/dispbbs.php?boardid=3&id=15477),故不注详细出处。   鲁迅曾说他有庄周的“随便”与韩非的“峻急”,“背了这些古老的鬼魂, 摆脱不开,时常使人感到气闷的沉重”。鲁迅先生的悲凉、冷峻与看透,研究者 认为有庄子的重要影响。鲁迅留学东京时曾师从章太炎,受到章太炎的重要影响。 章太炎著《五朝学》,对魏晋时代文学做了再评估,而鲁迅先生曾校《嵇康集》, 作《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演讲。他喜爱阮籍、嵇康等人的文章, 一扫前人奉儒家为正宗、对玄学家和清谈家所采取的不屑一顾的成见,而肯定魏 晋时代称为文学的自觉时代。   以下录自:聂永华:鲁迅、闻一多的《庄子》散文艺术研究 http://www.confucius2000.com/taoist/lxwyddzzswysyj.htm   郭沫若在1940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苏文化》(半月刊)1941让4月20日, 第8卷第3、4期)中详细列举了鲁迅在词语、题材方面对《庄子》的引用,指出 鲁迅“爱用庄子所独有的词汇,爱引庄子的话,爱取《庄子》书中的故事为题材 而从事创作,在文辞上赞美过庄子,在思想上也不免多少受庄子影响的反映。” 1926年鲁迅在厦门大学讲授中国文学史课程,编写了《汉文学史纲要》作为讲义, 第三篇题为《老庄》……   如要搜有关研究论文,到期刊网上可以搜到很多。而下面这篇文章我觉得非 常好:魏晋精神考:从战国庄子到五四鲁迅 (http://zhangyangtze.bokee.com/3282689.html)。文章指出,在思想史上, 庄子、魏晋嵇阮到鲁迅是一脉相承,庄子追求的是哲学自由,或称自然自由,嵇 阮追求的是个人自由,而鲁迅在那种苦闷、冷峻、悲凉、一直退缩、一再容忍之 后,直到无法可忍,无路可退,从而走向反面,鲁迅追求的是社会自由。鲁迅和 胡适的时代是救亡图存,鲁迅也不满当时文人的和稀泥、无是非,这是鲁迅后来 否定庄子、欣赏实干的墨子(包括写《起死》调侃庄子)的大背景。在思想史上 的批判继承大多如此,还是王元化说的:   就思想体系来说,我认为后一代对前一代的关系是一种否定的关系。但否定 就是扬弃,而并不意味着后一代将前一代的思想成果彻底消灭,从而把全部思想 史作为一系列错误的陈列所。前一代思想体系中积极的合理因素,被消融在后一 代思想体系中,成为新的质料生成在后一代思想体系中。   只看到鲁迅否定庄子,并拿到现在方便地作为称庄子忽悠并以此否定庄子, 失之简单粗疏,也缺乏针对性。   第二个问题,关于后现代主义。   对于这样的问题我还是想说,尊重专业人士,否则有些结论过于简单粗疏, 也缺乏针对性。我自己也非这方面的专业人士,所以说起来也没有底气。我有读 教材专著的喜好,以前读过几本这方面的教材和专著,凑合略谈一点浅见。观点 都不是我所创,也不严密论证和阐释。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然后经过30年的传播才流行起来,影响到 艺术、文学、语言、历史、政治、伦理、哲学以及其他社会科学等方方面面诸多 领域,然后由盛而衰。在思想史上,它有它产生的渊源所自,有它的理论体系, 有它的发展、扩散以及式微,不是三眼两句的结论可以概括。   反智主义倾向当然有,但只是它的一部分,在我看来是并不重要的一部分。 后现代主义主要是对现代性的反思,以及对新的生活方式到来、新的社会结构到 来后所做的调适性思考,同时各学科也有自己学科思想发展上的自我发展阶段导 致,——思想体系是必须不断否定、批判进行的。西方文化重视理性、中心、结 构,而后现代主义是这个背景下的一种逆向、反动的尝试。要结合起来看。它之 所以能带来全面的冲击,这表明现代性的确还存在诸多可改进之处。   至于否认知识的客观性等,其实后现代主义在这方面主要是说明了知识分子、 哲学家、人文学家和某些社会学家在当今社会生活舞台上的地位和角色的变更。 比如现在的知识分子大多已经不以“为普天下大众求正义”的“普遍性代表”的 形式出现,而是在各种具体部门从事具体工作。这是一种日常化,以往的“普遍 知识分子”则被边缘化。其实,死掉的只是柏拉图的哲学王,而专家型的知识分 子反而更加重要和更加普遍了。   后现代主义的最大问题,也是它衰亡的原因,是它只有破没有立,没有发现 新的“真理”,且就像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艺术一样,最大的问题是“脱离了 群众”,站到了人们的习惯的对立面,而走入歧途。从这一点上说它反智,也对。   仓促写完。多谢看完。 (XYS20080225)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