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上海宝贝,你看懂了么? blacktomb 这不是书评,书评是诸如评论家们的事情,比如方兴东之流,我等才 疏学浅的人是不能混迹其中的。 用了一天时间,看完了被热热闹闹讨论的上海宝贝,关上浏览器,我 问自己,你看懂了么?那些褒贬不一的人们,你们看懂了么?好多人 是冲着一种虚无飘渺而看完了它,好多人因为似是而非的原因拒绝它 ,可是,你看懂了么,你看的懂么? 这本书 这本书无疑是给上海人看的,尤其是在上海遍布着的衣食无忧的,而 又倍感空虚的年轻人看的。那些争论着这本书低级、庸俗、颓废的人 们,你们为什么而惧怕这本书的流传?是因为里面描写的内容为你们 不齿?还是因为它触犯了你们的道德标准?想想看,书这个东西,尤 其是小说,往往是从现实中抽取出来的,现实中不存在的东西,写在 小说里能给人多大程度的震撼呢?存在的事实,很多人看不见,更多 的人不愿意看见,可是一旦成为了文字,成为了一本流传的小说,大 家面对着不得不看到它的现实,是不是不能忍受?不要急着评价这本 书,先看懂它,先了解这本书存在的事实基础。 关于真实 我不知道否定这本书的人是不是不了解书中描写的那类生活,那种存 在于上海这样一个充满小资产阶级情调的城市里的生活。在贬斥书中 的描写全是胡编乱造的文字之前,我要提请你们,书中所有的事情都 是真实的,无论是最被反感的和外国鬼子私交的情节、荒淫迷乱的生 活(别想得太歪)、西班牙妈妈的故事还是主人公和男朋友的交错, 天天都在发生,就在你我身边,也许这真的是上海才有的特色,也许 在你所在的城市里实在是匪夷所思,但这些事情真真切切的上演着, 不管是不是写进了小说,存在着是事实。我其实不太相信这些事情能 发生在一个人(主人公)身上,可是这是本小说、不是传记或写实文 学,不能拿新闻报道的眼光评论。 性 反感这本小说的人最严重的指控也许就是书中对性的描写。除了卫道 士伪君子之外,我想象不出如何评价这些道貌岸然的人士,我的感觉 实在完全不同,书中描写的内容我倒觉得非常深刻地描写了一个年轻 女子对性的渴望、性的感受、性的故事。如何将一本书定义为黄书? 我的定义很简单,赤裸裸地描写性交的过程而排除其它情节,这是黄 书,不恰如其分的描写性交的过程,也可以算是黄书,在上海宝贝里 ,我看不见这样的情节,我看见的是作者事实上更重视描写为什么性 交,而不是怎样性交,在情节发展中,性是个很重要的话题,“我” 有个德国情人,“天天”在性上存在心理障碍,这两个关节如果从书 中抽去,上海宝贝的故事都无法发展。事实上,性作为一个重要的话 题,始终都是年轻人,也就是这本小说的读者群中讨论的重点,单纯 去回避这样一个话题是非自然的。 颓废 关于颓废的小说很多,在中国,最著名的也许就是王朔先生了,翻翻 王先生的著作,弥漫着的颓废让人窒息,也让人深刻感受到迷乱与无 奈,而且如果说上海宝贝给人一种不健康的影响,我看王朔的《动物 凶猛》之类的小说就更不能发行了,充斥着的混乱生活和对强奸的幻 想足以将这本颓废经典打入地狱,北京迷乱颓废的方式的确和上海不 同,事实上,每一个城市都上演着类似而又完全格格不入的颓废故事 。我觉得,正如性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一样,颓废也是现在社会的客观 存在,并不因为小说中不描写而偃旗息鼓,也不会因为出了两本小说 而旗开得胜,看完了颓废的小说,该颓废的人仍旧颓废,不颓废的人 也不会因此而颓废,重要的是,小说以艺术化的形式抽取了颓废,奉 献在每一个人的案头,供你思索,供你参考,蒙着眼睛的鸵鸟中将一 事无成,小说中的“我”也并没有因为颓废而获得新生,个人心中都 有一杆秤,自己不喜欢,不能因此不让别人看见。 禁书 书籍被禁是一种对文化的否定,正如卫道士们需要阳春白雪的教程, 普通百姓也需要下里巴人的调料。少数高人一等的人群一声令下,束 缚多数人群对了解世界的需求,这无论如何也不是一种正常的态度。 上海宝贝反党么?反社会主义么?反无产阶级专政么?我实在看不出 作者有丝毫触犯这些原则的企图,我看见的作者和小说,无非是把自 己经历的、听到的、想象的故事呈现在读者面前,是非对错的把握在 每一个读者心中,而不在少数特权阶级手中。我看见的上海宝贝是从 网站上下载的(很遗憾,虽然我的确想买一本,可惜出版社自毁雕版 ),这充分证明,一本好书,不因为某些人试图制止流传而销弥,这 本书长时间位居读书排行榜前列就能说明它的成功。附带说一句,同 一本书,有的人可以看出其中深刻的一面,有的人只能看见断章破句 ,正如《查太莱夫人的情人》一样,禁止这些书流传的人们心里在想 什么不得而知。 关于作者 是叫卫慧吧,听说在大众场合表现不佳?要看评价者戴着什么眼镜了 ,但有一点我可以肯定,写的出这种书的人在某些人的眼里的印象一 定不佳,根本无需她再在大众场合推销自己那种迷乱颓废的心态了, 何况作者描写的故事中的主人公的心态真真切切地参考的真实的自我 ,混乱、无奈而颓废;没有传统道德观的束缚。我百分之百的确定这 位作者是上海人(否则不可能这么深刻地体会上海年轻一代的心思和 生活)、女性(否则些不出那种心思和感受)、年轻(不是十七八岁 的年轻,他们太年轻,作者应该有了很多的阅历)而衣食无忧,相貌 不敢妄加评论,毕竟我是看书,不是找模特,而且这位卫小姐的生活 态度(或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确很象书中的“我”。我不能 说她行文流畅、语言优美,事实上我倒觉得作为一个专业作家而言, 她的文字功力和心胸还有待磨练;但是,重要的是,她把她想写的故 事很好地表达了出来,能够有效地引起读者的共鸣,这就是成功。 我很奇怪,作者似乎迫不及待地引用中外名家的文字,尤其突出“亨 利米勒”的影响、我承认这给了我很深的印象,但不明白的是似乎没 有必要超过十次的特别指出,另外博引我认识的不认识的人们的文字 多少让人感到有些牵强。还有一个特色是作者对上海的各处娱乐场所 如数家珍、杨家厨房都去过好几次,作为上海人当然可能觉得亲切, 对外地热读者也不失是一个导游指南?所谓物极必反,过多地强调这 些处所让我在折服于作者的丰富阅历的同时,也不禁不敢苟同这种写 作方法,我一直觉得好的故事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而不需用某些特 定的所在加深气氛。最后,我似乎觉得作者的思路跳跃性很大,有必 要去心里医生诊疗神经衰弱一类的咨询,我甚至都不明白“我”和“ 天天”共居的小室之所在,似乎在华东师大附近,可是那里并没有地 铁啊,窃以为如果干脆不提这些反而给人想象的空间。 结语 无论如何,反感这本小说的人在举起大刀之前应该想一想,你看了么 ?你看懂了么?你能理解这本小说的故事天天在发生么?你是怀着正 面的态度读完这本小说再评价的么?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