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北大是个筐 丁国强 北大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这话原本是没有恶意的。“兼容并包”是北大的传统嘛。各 种学说、各种流派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故,都可以在北大觅到自由发展的空间。在蔡元培 时期的北大,最保守的与最激进的,并行不悖,相安无事。至今,在北大的讲坛上,来自社 会各个阶层的成功人士包括各国政要、企业家、新闻记者都在那里发表自己的见解,与青年 学子进行交流。北大是名校,名校除了本身就出产名人之外还特别钟情北大以外的形形色色 的名人。无名鼠辈是为北大所不齿的。虽然胡适等老一代北大人曾经反复提醒:“暴得大名 者,不祥”,但是,总有急功近利的学人歪曲北大精神,成为“伪北大”。 胡适曾经不无忧虑地说:“希望北京大学的同仁们能痛痛快快的忘记了这几年得来的虚 名”。殊不知,告别五四的“北大”一直笼罩在“虚名”之中,总有一些空泛的口号式的东 西被北大人当作宝贝。北大不甘寂寞。北大人习惯于把自己放在新潮流的率领者的位置上。 即使不是始作俑者,他们也要迫不及待地补上这一课。鲁迅先生说过:“北大是常为新 的”。这是因为北大有一种勇敢的先锋精神,这种“新”是以思想的力量作驱动的,而决非 是盲目的效仿。遗憾的是,这种原创精神后来被简单地理解为西化。20世纪80年代的北大就 有不少言必称“后现代”的学者,他们大批量地移植西方的学术概念,颇有生吞活剥的架 势。 市场经济推动了文化的大众化、商品化,北大自然也不能熟视无睹。学生创业办公司、开网 站成了一件热闹的事情,冒出了不少学生老板。北大开始把学术报复与追求利润紧密结合, 实用的、获利迅速的技术性专业成为热门。很少有人坐在那里无缘无故地陷入沉思了。老北 大那种“明其道不计其功”的气概已消散得干干净净。曾经有人面对周末纷纷被大款们的豪 华轿车接走的女生发出:“北大,你不该如此堕落”的哀叹。北大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庸俗 起来呢?在商潮滚滚、物欲横流的今天,读书难道真的成了一条“支路”?前不久,连“星 爷”周星驰都跑到北大的讲坛上大呼小叫。而北大的“星迷”为了获得入场与周星驰见上一 面而险些发生流血冲突。这样一种场面,恐怕会让那些上课时听者寥寥的老教授们寒心。善 于搞笑的周星驰过了一把“教授瘾”,这可以算是一种高级的作秀方式。北大百年纪念讲 堂,毕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随便上去大放厥词的。但是,周星驰毕竟只是个“戏子”,虽然 演戏的功夫很高,但是,毕竟不是书生本色,所以,说起话来不免有些张扬,他甚至直截了 当地对北大学生说:“你们也不比我说得好多少,我还以为你们北大的学生很厉害,哈 哈”。我们可以把这句话看作是随意的调侃,也可以理解为大众文化对精英文化的调戏和捉 弄。作为“追星族”的北大学生不知道有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反正,北大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这是北大的传统,也是北大的风度。君子不器。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可是,无原则的包容只能降低北大的品味和精神标准,使北大成为 “大杂烩”。蔡元培先生所谓的“兼容并包”并不是没有尺度的。如果不用苛刻的学术标准 来把关,北大岂不成了农贸市场,不管什么货色,人人皆可以在那里面叫卖。没有立场、随 波逐流的北大不但失去了其固有的个性和火气,而且也丧失了批判社会的责任感。我们看 见,北大有几分赖皮相了。蔡元培先生曾经“患其模仿太过而消亡其特性”,这话不幸让他 言中了。今天的北大依然有各色的奇谈怪论,有狂妄的教授和学生,但是,那在很大程度上 是一种表演,一种拙劣的证明。北大的教授们不厌其烦地论证金庸的文学价值,恨不得13亿 中国人人手一册《笑傲江湖》。 最近,笔者随便翻了一下北大“才子”余杰的新作《爱与痛的边缘》,被其中一个毫无逻辑 的观点吓了一跳,余杰一本正经地说:“李敖没有在‘地理’的北大里念过书,但李敖却属 于‘精神’的北大”。至于理由余杰并没有说清楚。篇末又自相矛盾地说:“北大产生不了 李敖,这是北大的悲哀”。我倒认为,北大真正的悲哀在于把不相干的人往自己身上拉。在 当下这个文化垃圾成灾的时候,北大的当务之急不是藏污纳垢,而是拒绝和清除。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