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摘自“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 新语丝海外站点被中国方面屏蔽,国内网友可从新语丝国内版“新到资料” 的链接进入) 说说成都人 二迷糊 四川地域和人种大致可分成巴、蜀。巴人指川东一代,蜀是指川西和成都坝子。巴蜀性情完 全两样。巴人我不熟悉;而蜀呢,我自己算半个成都人了,自认为比较了解。以我看,成 都人是天生第一号实用主义、乐观主义、享乐主义者,但绝不是理想主义者。我下面举几个 例子。 一、川剧 《哈姆雷特》最先被引进中国知道是什么剧种?是川剧,主题是杀兄夺嫂,儿子雪耻。各位 想象一下川剧高腔唱哈姆雷特的情景……还想不出来?再给你说一个例子。流沙河的老婆 文革时和川剧草台班子一起在乡下跑。她后来写回忆录说,当时用川剧唱《列宁在十月》, 是这个调:“叫声那个伊里奇(列宁的名字,这个我不迷糊)我的好兄——啊弟(女声帮腔 :伊里儿———奇)(锣鼓:段、求、求求、段———)”后边的我记不住了(原谅迷糊)。 二、炼乳 炼乳最先是被谁引进中国的?是四川成都一个铜匠,而且是手工做的罐头封装。据说是上个 世纪二十年代还是一十年代(原谅迷糊)的时候,华西大学钟楼上的钟坏了,请这个铜匠来 修。设计大钟的一个老美也请来了。当时工人上钟楼去卸钟,铜匠在下面和老美聊天,打听 异域风情,不知怎么就说起了炼乳,还仔细讲了制作工艺。铜匠回去就自个捣鼓去了。那时 的炼乳是罐头装的。铜匠硬自己蒸出了炼乳,而且是手工敲、焊制作出了一批炼乳罐头。 三、泡茶 我八十年代在四川念书,以后留在四川。当时最感奇怪的是成都人爱泡茶馆,而且是男女老 少不分时段都来泡。十几岁的中学生来泡,七十多的老婆婆也来泡。而且大清早五点钟就有 人起来泡茶了。据老成都给我讲,赶早茶的人里面,有一类是太婆(成都话老婆婆的意思) 。太婆要伺候一家人吃喝拉撒睡,大白天哪有时间娱乐?所以老人家五点就起来泡茶馆,给 小二五分钱,两分钱打洗脸水,两分钱小二帮忙买个锅盔(火烧),剩下一分钱是茶钱。太 婆将就在茶铺里把脸洗了,早饭也吃了,然后就泡茶聊天。到七点钟的时候回家做饭。 茶铺里常见的一种享受是掏耳朵,两毛钱一次。据说舒服极了。掏耳朵的人手里一套工具, 怕有十来样吧,我看了都害怕,长长短短的,尖尖的。 四、激情 重庆人可能觉得成都人蔫儿,其实成都人不缺激情。我有一次友人请客去吃火锅。这火锅店 有礼堂那么大的一个空间全打通了,象个大食堂,中间是资助取用的地方,其它地方都摆满 餐桌。我在其它地方还没有见过这种馆子。店里有弹吉他卖唱的,有人点《你是我心中英雄 》,唱的豪兴起,一桌子食客都跟着唱,然后是周围几桌食客也唱,最后是半边礼堂都唱起 来了!这情景我在其它地方从来没有见过。 另一次也给我印象深刻。成都的球市火爆,在九十年代是出名了的。一次被朋友强拉去看球 ,全兴和谁谁打。我不懂球,但场上的气氛着实感染。有一个场面我至今不忘,当时全兴打 了一个好的配合,全场球迷齐声吼起了《阿依达》,那雄壮的旋律和怒吼声真让我热血沸腾!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