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www.xys2.org)(groups.yahoo.com/group/xys)◇◇ 什么玩意 bulunuo 天天吃饺子,饺子还能吃出个新花样?可是一般观众不是这样认为,他坚持一种 叫我贫穷我有理的贱民原则(说的太狠请原谅)。以前过年吃不起饺子所以饺子 香的记忆成为一种集体意识,可是编导又不能晚会前3个月所有电视台都不放节 目,饿他们一回。其实春节晚会作为文化一统本身就是个陷阱。现在有期待的只 是,散伙,用《大话西游》的话说,留点美好记忆行么? 一般两类节目会赢得好评。一种是反映民众普遍情绪的节目(比如腐败、信用丧 失),这些勾起民众生存意识的内容,民众会普遍寻找一种“双重人格”的表达 替代(相声就是这种文化心理的反应,小品则将矛盾戏剧化,以求得情感压力释 放),完成个体利益维护与道德正义的伸张(有时候甚至是大多时候都是背谬的, 所以才有吸引力)。这类作品在领导看来因为会勾起一年的“不痛快”,也被领 导讳,所以总是让受众处于“饥饿”状态,就象吃饺子没有调料,干吃。另一类, 就是港台有大陆没有的,以前是歌星,现在是相声。 作为《千禧年我们说相声》的节选,《谁怕贝勒爷》被删去很多内容,人物性格 也谈不上。能够谈得上的,无非是个结构:贝勒爷欺压说相声的,说相声的利用 智慧“欺压”了会贝勒,让他爬在地上。这核心无非是“弱者的智者”战胜“强 者的弱智者”民众意愿的翻版。然而在处理上,贝勒爷也是一个相对的“弱者”, 他面对更大的官时候表现出的颤抖和开始时候说相声人的颤抖是一致的。这样的 内容,既有“获胜”的满足,又有文化上的“自审”,显示了编剧者(赖声川这 个美国台湾佬)的机心。 根据我这个外行的看法, 相声不同于小品那样具有临场性,而更多带有想象的 “虚拟”味道,是一种基于语言的叙述艺术。在这个相声(剧)中,贝勒爷听相 声是实的,贝勒爷见慈禧太后是虚的。虚实结合之间,看到作者的功力。所以出 彩的地方在贝勒爷的牢骚,自己被精编,八个侍从变成一个等等。由于缺少一些 铺垫和必要的背景介绍(在全局中应该有),大家对贝勒爷缺乏一个概念,因而 贝勒在说这些的时候,有些显得闹腾,让人不知所云,真的是很遗憾。同时也由 于对北京旧文化的生疏(还劳驾倪平大妈做个介绍与解释),不知道观众能够理 解多少。 ◇◇新语丝(www.xys.org)(www.xys2.org)(groups.yahoo.com/group/x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