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10.dyndns.org)(groups.yahoo.com/group/xys)◇◇ 利他的限度 冯世则 夜间续读龙应台的《百年思索》,这一次读的是“辑四:人道难为”中 的第二篇,题目就叫“人道难为”,引起我思考一个问题:利他的限 度。 文章述评瑞士在1980年代后期遭遇的困窘:是否继续接纳愈见其多地从 世界各大洲逃命而来的难民──瑞士此前原是乐于接纳的;举其大者, 单是1956、68、75等三年就先后接受了十三四万逃自捷克、匈牙利和越 南的难民。75年越战告终时逃离越南的上万难民“大多是中国人,漂 流海上。美国只收年轻力壮、具生产力的难民,瑞士却特别容纳孤寡残 障,欢迎近9 000名难民到瑞士定居。”现在的情况翻了个个;“4月5 日,瑞士全民投票表决政府是否应设法阻挡太多的难民涌入瑞士。65% 的人投了赞成票,反对者却大声指责瑞士违背了立国的人道精神。” 又一个艰难的道德判断,其艰难殆不下于我在3月28日发表的文中提到 者:德国司法部门是否应当依法审判当年守卫柏林墙的东德士兵,因为 他们曾开枪射杀企图翻越这堵死亡之墙的东德平民。 如所周知,瑞士国土面积4万多平方公里,人口7百来万,是个小国。小 有小的好处:碰上重大而有争议的社会问题,动不动就可以来个全民 公决;据新闻报道,前不久(大约三四个星期之前)就来过一次,翻了 1986年的案,决议从此参加联合国。这样的民主可谓直接而彻底,令 人羡慕,但如中国这样的大国,对此却只能敬谢不敏──不但人口众多 而且情况极端复杂,全民公决的民主无论多么直接彻底,在这里不免成 本太高,阻力过大。但另一方面,小也尤其有小的难处:能有多少空 间、多少人力物力继续欢迎“太多的难民”入境定居,尽管这些人大多 是出于无奈的万里逃生者,不是厌弃本土之穷而艳羡和投奔他国之富的 经济移民?也瑞士人多数心地善良? 文章的记述步步深入,一层层剥出多数瑞士人从敞开国门欢迎难民入境 一变而为不欢迎的前因后果以及其间的矛盾冲突。第一层计有两条: 投赞成票一方“觉得外国难民坐享其成是不公平的”;与此同时,“文 化差异也往往造成冲突。”第二层是来自投反对票一方的尖锐批评, 指责瑞士人“自私”、“排外”、歧视有色人种(捷克和匈牙利难民来 自南欧,毕竟是白种人;后期的难民则主要来自亚洲和非洲,属有色 人种):“今年4月5日的反难民投票结果与去年瑞士人全民投票反对瑞 士加入联合国有相同的涵义:瑞士人有自我中心、自我封闭的心态。” 第三层是引“主管难民事务的官员”的话:“我们解决不了第三世界的 问题!” 这句短短的话无异于一声深长的叹息,应当说是在道出问题的最终实质 和现实的严酷之余,也表达了瑞士人的心情极端沉重:“人道精神? 还是自我庇护?在第三世界是生死存亡的问题,在瑞士,却是个道义问 题;后者,并不比前者简单”;从而得出结论:“瑞士所面临的是一 个没有标准答案的两难。”所以“人道难为”也。 读着,想起了利他主义。 利他是好的,但依我之见,利他是有限度的。 瑞士当时面临的情况事情确实两难。但如问有否标准答案,我却认为两 说着。第一说,相对而言,确实没有标准答案。要帮助他人,就得付 出代价。人言“惠而不费”,是说所费不多,可以忽略不计;其实,世 间哪有不付出的给予?这里的问题是,应当和能够付出多大的代价? 瑞士应当和能够接受多少外人入境定居?这个限度实在难以拿捏;首先 是道义问题:本土的生活水平理应保持在什么程度上?换言之,可以 为自己打算到什么程度而不悖伦理?对这一问,无论个人或社会的回答 都必然带着相当的主观成分,实在捉摸不定。其次是能力问题:瑞士 国力如何?个人和社会各能付出多少代价,足够安置多少难民?这也很 难计算。二者都无法计算,就只能用语模糊:“阻止太多的难民涌 入”。“太多”是个没有标准的标准。 第二说,绝对而言,无论瑞士人多么慷慨大方,情愿多么大幅度地降低 自己的生活水平以期更多地接纳难民,既称“幅度”便终归有个度, 接纳也就终归有个度。瑞士人必得为自己打算,瑞士政府更有责任为本 土居民打算。恰如文中他处所言:“小如麻雀的瑞士又如何能吸收一 天比一天多的难民?”而且从何区分从第三世界涌入的难民之中,哪些 “确实受到政治迫害,一旦递解回国,马上有生命危险”,哪些则不 过是经济移民? 无限的利他,必然需要无限的自我──例如耶苏基督或佛主释迦牟尼那 样的一种全知全能的存在。 佛经传说中有释迦牟尼割臂肉以饲饿鹰的事。在闲书上读到,惊叹之余 不免佩服信徒的虔诚和/或先民的老实,怎么能信服这样的神话?割肉 之疼不必说了,简单的一问是胳臂上能有多少肉?而山林中有多少饿鹰 ?而且不知道是否我国西部与印度接壤的一带地方借以实现天葬的那 种大鹰(“大鹏金翅明王”身上似有它们的影子),胃口极大,恐怕把 一整个释迦牟尼浑身的肉都啄食个干干净净,只留下若干啄不碎咽不 下的大块骨头,留给唐宪宗去“迎”,好让韩昌黎去“谏迎”。但即使 那样也未必够解它们的饿。相形之下,中国古代主张的割股疗亲,似 乎还比较可能一点:股上的肉要多于臂上,而病重危殆的亲的数目则显 然大大低于饿鹰的数目。但佛经自有理由可说;释迦牟尼是佛而佛法 无边,割臂肉不但不疼,一割之后必然自动补旧如新,怎么割也割不 完。原来,无尽无休的施舍是以无边佛法为前提的。耶苏基督的鱼和面 包自然也是这样。 但这种事要落到凡夫俗子身上,可就答对不起。《北京日报》(2002 03 07)因“长沙‘道德银行’引争议” 而提到一件事:“多年以前,广 东好青年陈朝彬在长沙街头仗义疏财,解囊救助素昧平生的小刘灿。此 事经当地媒体报道后,惹来麻烦不断──一群巴望‘雷锋给自己让座’ 的人整日围着陈朝彬,要求好青年再施援手。在有些人看来,‘活雷 锋’就是块可以被人理直气壮争食的‘唐僧肉’。”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这些提出要求的人们并非损人利己之徒,陈朝彬也 势必陷于尴尬;他不是神而是人,是一个有限的存在。 中文英文,都有“你、我、他”,即所谓的人称代词。按我的愚鲁之 见,“人称”中的“人”字恐怕不太确切,因为其中有个“它”,指称 人以外的动物或植物或非生物而不指称“人”;“人称”合到一起,其 实是指称人们(第一者和第二者)谈话中涉及的第三者,如Collins英英 词典所概括者:“refer to the people involved in conversation (指谈话中涉及的人)”,所以意思是“称人”,即指称谈话涉及的第 一、第二和第三人。但自然仍旧没有逃脱“人”字。 这些念头大约都出于本人的愚鲁和/或神经衰弱,胡思乱想,且不去管 它。这里的要点是你我他的来源。幼儿学语,往往自称“宝宝”而不用 “我”;电影和小说中见到若干少数族群的人们,往往同样以姓名自 称。自我意识需要一段生活经历,才能和对自我以外的世界的意识同时 而相对应地出现。有了、意识到了“我”,才会称对方为“你”,称第 三方为“他”。没有“我”,谈话无从进行,也就无从有“你”,更 提不到“他”。 语言诚然只是一种符号、一种代码,却体现着客观世界的顺序和规律, 谈话而外的其他人间关系其实也是这样。因为有了“我”的意识,才 会有关于“他”的意识,进而才会在需要时想到应当出手利“他”;进 一步,因为有了“我”的存在,才有可能通过“我”的行动而利“ 他”;否则不但无力,而且无心,连“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托辞都无从 说起。就是说,利他必先有我;没有我,他就无从利起;利他的过程 必须始终有我,我一旦不复存在,利他也就无法继续。人的存在有限 度,利他也就有了限度。 想想街头的施舍罢,想想季节性的和洪水干旱地震等等发生时的、以及 希望工程初创和发展过程中的衣物现金捐献罢;我相信我们这些庸常 人都是量力而为的。而各种捐献运动的组织者有哪一个哪一次号召我们 为难民或交不上学费的儿童毁家纾难、立时立地把自己扫地出门?诚 然,如赵元任先生所指出:“言有易,言无难”,而我这里的思路所 循,的确是归纳法,不免挂一漏万之虞。但就我所见,平常时期的常人 都是在这个限度之内利他的。 请注意:这里说的是平常时期而不是非常时期,不是天灾人祸陡然发作 ──例如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或强盗劫财行凶──之际。在那样的场 合,单个的人乃至整个社会都应当、多数人也都会以大我为我,为捍卫 这个“我”而奋不顾身;人类因此有烈士和英雄,历史上写满了他们 的事迹。 利他主义,《辞海》新旧两种版本上都能查到,解说大体相同,譬如 说,都有定义:“泛指与利己主义相对立的一种生活态度和行为原 则”;都指出其伦理思想上的渊源:“历史上常与宗教教义相联系”; 及其直系血亲和近亲:“为法国孔德首创,为英国斯宾塞等伦理学家 所采用”;也都指出:“无产阶级的集体主义原则虽包含利已主义的 某些积极内容,但一般不使用这一概念”。但也有不同;主要的一点是 旧版多了一句话:“但孔德还认为没有自利心,人类就会灭亡,因此利 他须以利己为基础。”利己和利他,表面上是矛盾的。但孔德所说利 己,显然不是自私自利、损人利己。人,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 展;个人这样,群体也这样。在这样的情况下,以不大伤元气为前 提,才有可能利他。中国人说,己立立人、己达达人;又说救急不救 穷,大体上也包含这样的意思。利他的基础,其实也就是利他的限度, 瑞士之所为,无非如此。 附记:瑞士全民公决、拒绝“太多的难民”入境定居是哪年的事?文中 没有说,本书的其他地方也找不到这个日期。幸而提到“去年”否决 加入联合国的全民投票,而据《不列颠百科全书》,这是1986的事,因 而得知文中的“4月5日”是在1987年。看来,文末附记写作日期是可 以有用的,而本书以及作者的另外一本书《我的不安》中,各篇文章大 多没有这样做,觉得是个缺欠。 2002 04 01,朝阳园 ◇◇新语丝(www.xys.org)(xys10.dyndns.org)(groups.yahoo.com/group/x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