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圆谎时的杨澜口才一般 amy 今天在新浪上看到南方周末的杨澜访谈录,令我惊讶的是,这位我曾经的偶像在 沉默多日后并没能找出有力的证据或说法来圆谎。 最令人不满的几点如下: 首先,杨澜打了个比方,把提出质疑者比喻为泼脏水的人,表示她本不愿意作出 任何回应。让人感觉是:你们就是该相信我,不信的就是和那些有不良商业企图 的人一伙的,就是不配听我们的解释的。另外,杨澜似乎认为如果对方是出于商 业目的,就是卑鄙无耻到底了,所说的就是不可信的了,那她未免把当今大众想 得过于幼稚了(六十年代会有人信:凡是敌人赞成的,我们都要不问是非的反对)。 现在我们最关心的是:到底什么是事实?到底被青年一代当作偶像的公众人物是 光明磊落呢,还是连基本的诚信都不顾,没有道德底线的骗术高手?至于她说的 “奔着一个目标往前走”,我想说的是:我很欣赏和佩服杨澜立足文化想带来改 变的想法和做法,憧憬她这类人能兴起一场中国文化和道德的复兴运动。可是, 她有个曾有“骗保”记录的老公,而且她现在不遗余力的出来帮他说话,让人不 得不怀疑那伟大的目标后面是否隐藏着过份的私欲。 而这篇访谈中没有提到美国那起诉讼案。 第二点:“我可以说,吴征已经知道,巴灵顿大学没有得到美国教育部的认可, 但他是本着学习的精神来看的”。这实在是太没有说服力了,杨澜女士,你知道 吗,现在最关心这次事件的人很多是国内外的学子,大家很清楚博士是怎么回事。 Doctor,这个可以放在姓氏前面做为Title的字眼,不应该是花钱就可买到,花 半年时间(恐怕还是part time吧)写博士论文就能算数的。从一个不被承认的机 构中获得所谓“博士学位”,那不是博士。这句话是否对?我们可以去请教世界 各国的教育学家。把不是真正的“博士学位”写入简历,算不算“鱼目混珠”, 算不算欺骗???嘿嘿,如果不算,我们也不用在实验室辛苦工作了,明天去街 上找个卖假文凭的小贩--当然,要有一定规模的小贩,最好是在超级大国注册了 的公司,而且“正规”得要求你花半年时间写一篇博士论文的公司。然后靠这纸 “文凭”,去找家不够认真的大学,天花乱坠吹一通,再混来张真正的文凭。呵 呵,我可是双料博士了!我要办公司,同胞们,我可是有真材实学的,投资吧!!! --不过,干这事得瞒着我父母,免得他们觉得羞愧难当要和我脱离关系。 所以呀,杨女士,接受访问时说话就得当心,不要误导青年们走歪路。BTW,我 们应该注意到,吴征在接受北京青年报采访时并没有提到这个他早已知道的事实: 巴灵顿大学没有得到美国教育部的认可。在大家已经对他的博士学位提出质疑的 时候,他不提,是隐瞒呢还是误导?幸亏当时记者没有自己发挥一句话“巴灵顿 大学是得到美国教育部的认可的”,呵呵,否则吴征又可以推个干净:我没说过, 记者想象的。:) 第三:“法国语言与文学进修学院有点类似中国大学的留学生院,它也教授法国 的语言和文学,所以说“法语系”是没错的” 天!!!我刚刚才发现,我在我的简历上可以写:“就读于德语系”,虽然我的 德语很烂。因为我可以向大家出示:上海交大昂立学院德语班课时证明,德国歌 德学院(这可是千真万确的名牌)学习证明。当然,杨澜说,那所学校“程度决不 是一般语言学校的那种日常会话式的学习,它已经进入了读法国文学与法国文明 史的阶段”。ok,我不算读德语系,我那些读歌德学院高级班的同学铁定算是了。 我真想去通知他们呢! 杨女士知道新东方吧,按您的说法,新东方的学生们都是英语系毕业了,不信吗? 人家GRE平均成绩恐怕都到2100了! 第四:杨:“我无法具体地说出他们是什么人。但可以分析出来,这些人可以联络 到海外的一些反动人士,后者已经以真实姓名参与了;其次他们也有相当的网络, 因为他们对我们国内的运作特别熟悉。” 我年龄不够大,不知道那些写出姓名的人原来早已被定性了的--反动人士(呵呵, 应该不包括方舟子吧),不过看了这句话,我不由得考虑写这篇文章是否该匿名。 谁让我现在不巧正在国外呢?万一下个月回去发现自己成了“反动人士”或者 “不安分人士”,可是大大的不妙!我一没权二没钱,不得不防呀!可是一匿名, 是否又落了口实:看吧,不敢署名了吧!嘿嘿,这是否是杨女士希望的效果呢? (就算我小人之心吧)。前面我已说过,关注这事儿的人包括国内的人,当然对国 内熟悉。即使现在身在国外的,也不是一出来就忘了中国。所谓网络,互联网算 不算?;)不管最初是什么人提出的证据,现在大家开始根据各种材料自己判断 是非了,这个“网络”看来会越来越大呢。 还有那个结尾:“公众也应该有所警惕:这种匿名的、通过互联网广泛散发的造谣 形式,这种通过造谣来达到其商业狙击目的的行为,如果被允许,而且被证明是 有效的,那么以后它就可以被不断地复制。今天能够针对我们,明天就可能针对 别人,今天我们受到攻击了,明天又会是谁呢?” 我觉得应该用南方周末的编者按来对答:任何群体都不能因任何原因而置于质疑、 监督之外。而仔细深究起来,国内和海外由于距离,制度等诸多因素导致的天然 的信息不对称,的确使人们不由不对“海归派”中一少部分人的诚信产生了质疑。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在很多时候已经意味着财富。而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 遮蔽真实信息,甚至编造虚假信息,在国门开放程度还不够,国人盲目“崇洋” 意识还颇盛行的背景下,极容易被人利用而带来意想不到的财富、地位和荣誉。 这是不争的事实。 正因为如此,对于“吴杨”事件,我们的态度是,我们赞赏针对公众人物一切合 法的质疑与监督。在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上市公司、公众人物等所有这些“公 共物品”都应被置于全方位的监督或质疑之下。惟有如此,阳光才能照见每一个 角落,阴暗才能远离和被驱逐。 与此同时,我们亦希望建立一种公众人物面对批评和质疑时的良性回应机制,因 为一个最简单的道理:真理总是愈辩愈明。 写得烦死了,几个月前,我还跟人说:杨澜是我的偶像(虽然当时觉得不好意思, 二十几岁还说这话),现在看到杨澜这些回答,真是失望!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