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我给美国学生上课的经历  姜亚玲   我曾经在一个留学生中文班里教中文,得到许多有意思的经验。   这个班里的二十几位学生多一半来自美国最好的大学,有过学习中文的经历, 是出色而且富有个性的年轻人。但是人一聪明,就很麻烦。他们在课堂上几乎都 是“刺儿头”,因为思想太活跃。他们差不多都自认为很有见地(而且看来的确 如此),并且想把这见地表达出来。   这里的教书方式采用的是开放式教学方法,上课即是讨论。教师每天都必须 准备大量有针对性的例句和相应的话题,引起交谈甚至争论,否则就会很尴尬。 您一个人讲?那是最糟糕的情形。要上好这样的一堂课,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 很高。就学生方面看,他们早就习惯了这样的教学方式,所以不成问题,上课特 爱发言。成问题的是没有这种经验的中国老师,比如我,刚开始的时候的确不太 适应,找不到那么多有趣的问题问他们。比如你不知道那些美国学生的脑袋里想 些什么,课文中有胡适先生早期的一篇文章,本是赞美西方文明批判中国社会弊 病的,可是这些学生却认为胡适先生有点幼稚,因为并没有理想的社会。看上去 学生们也乐于批判自己的社会,并没有为西方文明而沾沾自喜的样子。   不过,我很快就喜欢上这种教学方式了,因为这是一种智力活动。   在课堂上,讨论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关涉的经常是人类面临的大问题,比 如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南北国家的贸易摩擦;人们对待动物的不同观念;妇女 地位问题;科技进步有没有危害;等等。甚至也有关于后殖民主义理论的话题和 风行美国大学校园的“PC”(POLITICAL CORRECTNESS, 即“政治正确性”)问题。谈到后面这样的话题,美国学生会激动得忘乎所以, 争论起来热烈无比。从这一点看,说美国人是政治动物,那一点都不错。所谓“ 政治正确性”问题是近十几年来美国社会人权观念变化在语言上的反映,的确值 得认真对待。这里的关键,就是要避免犯“歧视”的政治错误。这问题照理在哪 一个国家都存在,但是如果没有美国那样的文化背景和人文环境,就不大可能成 为问题。   在美国,不仅有种族问题,也有特殊人群和弱势文化团体的存在,有女性问 题堕胎问题人权问题等等。谈论这些事情,用以往的方式是不行的,那显得太过 时而且不平等,惹人侧目。你必须具有平等的理念,不存偏见,尤其是在谈论弱 势人群的时候。因了这理想,就出现了许多亲切曲折的新名词,以代替过去的被 认为有偏见的词汇。据说这些新词汇的使用频率以政治家阶层和大学校园里为最 高,可见事情的缘起和这部分人有密切的关系。因而,这些新词汇的流行差不多 是自上而下的,或说是从知识阶层流传到公众的。比如你不能管黑人叫黑人,更 不能叫带有侮辱意味的黑鬼,得叫非洲裔美国人(美籍非洲人),相应地,白人 也就成了欧洲裔美国人;而矮子或侏儒应被称呼为“在高度上受到挑战的人”; 近视眼叫“视力受损害者”;至于残疾人,你得叫他们“能力受到挑战者”(中 国也逐渐改变了管残疾人叫残废的习惯,看来也是一个“PC”问题),否则就 是歧视。不过,如此稀奇的语言也造成一些不便,所以社会上也出现很多讽刺性 笑话。而大学里关于“PC”的讨论已经持续好几年了。   这一点在这个班里表现得特别明显。坚持“政治正确性”的学生说政治上的 平等是重要的,另一方认为这只不过是文字游戏,因为社会深层结构并未改变。 可是对方学生不屈不挠地说,形式平等终会慢慢改变人们的观念,总比什么都不 做要好。逢到这种时候,就是对老师的考验。你不能目瞪口呆地听由他们越扯越 远。这时最好的法子就是想一个小问题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比如太太出去工作, 男人留在家里做家务怎么样?虽然意犹未尽,学生们多半会顺着新话题谈起来。 一般来讲,学生们的想法是多样化的,讨论起来有争论也有妥协。   仔细观察下来,我发现这些美国学生非常善于交谈。这意思是说,谈话是有 效的,是双方的事情,话题能够一步一步深入,而不是各说各的,谁也听不进谁 的。在这意义上,可说善于交谈其实也就是善于倾听,而善于倾听多半表现出来 的是思想的宽容性。以往不管是在电视里,还是日常生活中,我都发现很多自说 自话的情形,要不就是在平面上谈话,问题总是不能深入下去。看来,说话虽然 大家都会,交谈却是需要学习和锻炼的。而这种学习和训练,我认为在学校里进 行是最有实效的,方法就是开放式的课堂,讨论式的授课。可惜,我们从小到大, 都是听老师讲,而自己从来不说话的。老师一般也不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言,只是 顾自讲去;学生呢,从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怕出错。这样,不仅教师和学生之 间没有交谈的习惯,学生和学生之间也没有交谈的习惯。时间长了,就只有一种 声音了。这样的情形极易养成单向度的思维和自以为是的态度,甚至造就极权的 基础。表面看起来缺乏的是交谈的习惯,但是失去的却可能是宽容的态度和多元 的观念。   这样说并非没有根据,比如在这个中文班里,如果你只想讲你知道的那点东 西(并且还愚蠢地没有注意到让学生加入),对不起,学生会明显不耐烦起来。 总有几个聪明的学生要举起手,对你说,“老师,你说发展就一定带来好的结果 吗?”“科技进步肯定是人类的福音?”对你认为无可怀疑的事情来点疑问,对 无须讨论的事情争论一下。时间久了,谁还敢总是斩钉截铁地认为自己的看法最 正确,其它的都是谬误呢。人就真的开始对无可置疑的事情怀疑起来,开始从不 同角度来想事情,并且想要倾听相反的想法。人们思想里那些根深蒂固的东西也 许并不都是合情合理的,重要的是允许歧见。这或许就是多元思想产生的基点。 由小见大,人类的知识说不定就是这样积累起来的,而一个社会的宽容气氛也是 这样培养出来的。   在多元的社会里,有五花八门的思想方式并不稀奇,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和离 奇古怪也很正常,在这样的氛围里,也产生新鲜而富有活力的思想和观念,才是 值得注意的。生态观念和环境保护思想的产生,就是这样一个例子。绿色思潮挑 战的是人对自然的统治心态,反省和批判的是以往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模式。 但是绿色思潮没有被其所反对的体制遮蔽,反而蔚为大观,并演成公民普遍的绿 色行为。我想,这不是偶然的。一个社会的知识积累和多元化程度直接刺激了思 想的活力,培育出多样的思想果实。环境污染问题在日本也早就出现了,可是环 境保护思想却没在日本产生,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问题,一种思想的出现一定是 有文化的土壤的。   这些学生普遍关注环境污染问题和动物的生存状态。这不奇怪,因为受绿色 思潮影响既久,环境问题的思考也就成了思想背景。这些学生既到了中国,对中 国的环境和动物问题就有了自己的看法,上课时经常说起。比如多数学生也去过 台湾,所以比较台北和北京的空气和污染程度成了他们的家常话题,自然,我得 说这也是我爱提起的问题之一。此外,我注意到,在四年级的二十几名学生里, 就有五名学生是吃素的,比例相当高。我曾经询问过他们为何素食。他们回答的 理由虽然不同,观念都差不多:主要是出于对环境或者对动物的考虑。   班里年龄最小的学生名叫方迈可,刚上大学二年级,学中文却已经好几年了, 吃素也有好几年了。他认为一个人如果不敢杀死动物就不应该吃动物的肉。几年 前,他在朋友家里遇到这个问题:大家都不敢杀死一条活鱼。最后大家同意,既 然不敢杀,就不应该吃。他的朋友中有没有坚持到现在的,我没有问,但他却真的 不吃动物肉了。他的动物观念和严格的自我要求令人惊诧。他觉得动物的生命也 是值得同情的,人应该爱护它们,而这样的事情不应该只是说说,更要在生活中 实行。这或许和他的性格有关:这是一个认真和富有想象力的人。他患有一种不 能集中注意力的病,大类于儿童多动症。第一堂课过后,他就主动和我说他有这 样的问题。我照着中国人替别人着想的普通做法,说那不算病,没什么。他却把 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认真地说,那是一种病。他并不想隐瞒这一点。我只好说, 上课的时候我会注意这一点。后来我看他写的作文,虽然只有不连贯的几句,内 容却很奇异,很有才华。他自学吹萨科斯管,吹得极为动听。我想,他想要做的 事,只要不涉及别人,一定能够成功。   梅丹妮是一个出色的女孩子,马上就要进入哈佛大学东亚系修研究生课程。 她不仅长得美,也很有智慧。她在课堂上回答提问总是很有见地,这多半是因为 她的中文在班里是最好的。她不知打哪儿知道那么多“文革”词汇,还会唱语录 歌什么的。她的幽默感经常表现在造句里,比如“人民解放军抓到一个特务”、 “美国并不是遍地黄金的国家”之类的。梅丹妮也吃素,她的理由纯粹是为了环 境保护。八十年代早期,一些跨国公司和大汉堡包连琐店曾在巴西等国买来大片 原始森林,砍掉林木,修建养牛场,以便制造更多汉堡包,在世界范围内扩大经 营。这种大面积毁坏热带雨林、对地球环境和气候造成不良影响的做法,曾经引 起西方国家一些民间环保组织的强烈抗议。这些来自民间的抗议声使得这个话题 成为一个全球问题。当时,梅丹妮只有十岁左右,但是她决定不再吃牛肉和其他 动物肉,来支持环保人士的抗议,结果她成了一个实践的素食主义者。当然,在 一般人看来,保护环境不一定非要不吃肉不可,那未免太严酷了。可是,这个女 孩子就做到这一点。她不肯和自己的观念相违背。到后来,她和我说,吃素已经 非常习惯了。   还有一个高大的学生新近开始素食。他总是吃不饱,或者总是饿,可是依然 坚持素食。尽管在中国吃素的人不多,素餐馆很难找到,他还是兴致盎然地到处 去发现素菜。他是一个动物保护主义者。有一次,我和他打羽毛球。打着打着, 他拿起羽毛球对我说,这是鸭子毛做的。他很羞愧地说不应该利用动物。通常, 我在旁人眼里也是一个爱护动物的人,但是一般说来我并不反对所有利用动物的 事情(否则你在中国就无法推行动物保护事业),我反对的是残酷地利用动物( 包括家养动物)的行为,反对利用野生动物尤其是珍惜野生动物。但是我很尊重 他的想法,也很希望实行这样生活的人越来越多。我知道他的理想很高,虽然难 以实行,但是值得尊敬。   另外两名素食的学生没有那么严格。他们属于不吃陆地动物但是食用鱼类的 素食者。这样的素食者早在本世纪初期就有。印哲甘地在英国留学时就注意到有 这样一种素食观点。据他的记述,不吃兽类只吃少量鱼类的素食者,在当时的英 国相当多。在我们这里,通常人们会觉得吃鱼也就不属于素食者。现在,在有些 国家,这样的人越来越多了。他们也想要减少对动物的伤害,尤其是对那些智力 较高的大型哺乳动物的伤害。他们有自己的看法,并且愿意克制一己之欲望来印 证这看法。这种俭省地对待自然的生活态度,也令人心动。   我和这些学生在一起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我的工作主要是帮助他们提高说 中国话的能力,尤其是正确地说中国话的能力。在这之外,我得说我也是一个学 习者。中国人欣赏教学相长。我看这极聪明。这些美国青年人成长的年代,是文 化和思想呈多元发展的时期,也是绿色思潮大行于世的时代。他们所受到的熏陶 和影响表现于他们的言谈和行为中。我观察他们,就如观察美国社会的一个方面 一样,幸好,他们所代表的文化潮流是绿色的和多元的。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 为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在努力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要知道美国人均消耗的资源远 远高于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所消耗的)。这正应合了深入发展的绿色运动的方向: 人类只有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才有可能挽救支离破碎的地球环境。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