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建房别在沙滩上——走进科普之我见   作者:陈向明   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 美和真。   ——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   一直有留意美剧的朋友都知道,这两年在美剧和日剧中插入关于科学的题材 是越来越多了。除了老牌而制作严谨的《CSI》,包含科学知识内核的推理探案 剧也是越拍越多。现在甚至连最受年轻人欢迎的轻喜剧,也开始专门以科技青年 们的生活趣事为基本素材,令观众在放松大笑之余也能重温从书本、杂志上看来 的科技常识。这是为什么?这反映了什么?我以为,这表明的是科技、科学文化 日益受到他们的重视,说明他们社会的科普建设、科学文化做得深入人心。当他 们亲身体会到科学的有用和有趣,自然就很享受这种科学文化的熏陶了。   国外的情况是那样,那么我们国家的科普现状又怎么样呢?这在《就中国科 普问题答新华社记者问》里面,方先生就已经讲得很详细了,不过我还想从科普 读者的角度议议这一话题。有人会问,读者就是一名读者嘛,怎么要成为科普读 者也得参考什么经验之谈的?好像没这一说吧?说来话长,在我们读科普求知探 索的一路上,并非都是鲜花和果实,误区和陷阱比比皆是,在我们国家尤其是这 样。偶尔有一份试错摸索出来的“道路指南”,或者能对后来人有帮助也不一定。   科普的鸟瞰:读者的视角   1)电视   假设你是社会上最大多数的读过中学的青年,你接触科普资源的途径最有可 能是电视,其次才是科普书或报刊上的科技专栏。但是,目前官方电视台办的科 普节目,据说是很难令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例如,被公众戏称为“走进伪科学” 的央视节目《走近科学》,早已声名狼藉,成为电视科普“教材中的反面典型”。 据说,因此还连累到方先生出的科普书《方舟子带你走近科学》的销售呢。   相对开明的电视传媒凤凰卫视,在拍历史纪录片方面有功,但在科普节目方 面还是做得不够好。例如有一期《一虎一席谈》,科普作家兼科学打假人方舟子 有参加的那一期,就因为电视台方面搞的一些小动作以及邀请的对方嘉宾的来路 不明,双方差点构成暴力冲突。该节目的编导人员,其科学素质能达到何种水平, 就可见一斑了。   另一方面,暂时来看,科学松鼠会在电视上的宣传是做得相对成功的。但也 曾发生过因为题材过于敏感,使得拍好了的节目被掐了不播的事情。(节目被掐 是因为题材,这是我个人猜的。央视和松鼠会官方都没有对此做过补充说明。)   2)报刊   虽然说现在已经是“网络时代”了,但现在看报刊的人还是不少的,而且他 们大多手执权柄。要实现成功的科普,这个社会要做到“主流报刊尊重主流科 学”,这一点方先生说过(参方舟子《科学普及塑造第一科技强国》)。除此之 外,我认为也应该做到“主流平面媒体尊重主流网络科普媒体”,这样社会才有 可能与时俱进。   有很多平面媒体,在转引某些网络媒体的打假和反腐的消息时,特意隐去其 网站名,让人搞不懂其是基于何种高尚的需要。某些平面媒体,不但不尊重,而 且还对某些网络媒体抱有敌意。经常听说,某些最强势的平面媒体,和网上最强 势的某网络科普媒体关系闹得很僵。时有听闻,很主流的平面媒体阴谋阳谋地大 搞抹黑,大大有辱所谓名门正派的威名。在我们读者看来,问题之所以发生,或 许只是文人相轻,又或许为了争夺所谓的“话语权”。但是,平面媒体VS网络媒 体,一方对另一方大玩超限战,两者之间争来斗去,观众看起来甚是热闹,但对 科普事业毫无益处。   另一方面,《三联生活周刊》,它的科普倒是办得很不错,这一点已获专家 肯定。据闻,科学松鼠会也和各大报刊专栏有很好的合作。渐渐地,报刊上比较 合格的科普文章多了起来,但伪科学伪科普文章仍阴魂不散,时刻意图鱼目混珠 混水摸鱼,分一杯科学美味之羹。   3)书籍   《十万个为什么》,在中国如果一个科普读者没听过这套书,就相当于中小 学生没听说过新华字典似的。这套书系当然是“时代的经典”啦。但因为其措词 其实真的是针对少年儿童的。所以,对于早就过了“少年儿童”阶段的本人,就 没什么体会可以说的啦。   近年引进了不少外国科普类畅销书,记得引进的热潮是自湖南科学技术出版 社的第一推动丛书开始的。与此同时,国外的、国内的伪科学伪科普书也趁机在 出版业蔓展丛生,云泥不分,沙泥俱下。这个影响,只是让对伪科普有鉴别能力 的读者少了一些选择,但却使得没有相应能力的读者深受其害,从此糊涂不已。   真正好的科普书,近年也有是翻译出版过了一些的,但其翻译水平参差不齐。 较真的科普读者们最好先读相关的书评和勘误表,以作选购时的参考。   方舟子说,在中国很多人都只当科普是“小儿科”,这是真的。我有证据: 在一个购书网站,方舟子先生写的科普书,就被莫名其妙地分类作“少儿 > 科 普/百科 > 百科”http://www.china-pub.com/930665据我所知,这书上面的文 章基本上是在《中国青年报》刊登过的专栏文章。不禁要问,给书分类的那些人, 是不是都是认为“凡是科普必属少儿”的?难道也认为《中国青年报》是专门办 给少儿看的报纸吗?   “科学文化”人,这是某网络科普网站对他们一些特定论敌的特定称呼,我 就顺手使用这个代号来指代他们吧。他们的文化确是有一定水平的,但他们的反 科学的观点却十分要命,对科普很要命,可能长远来说对科学也会有伤害。在我 看来,里面以真正受过科学训练的江晓原教授,水平是相对最高的也是最博学的。 但其“反科学主义”的观念仍然与科普的精神形同水火,其主义的大方向根本是 反科学的。他们编的书,也不是完全不能看,但作为科普读者来说,实在是应该 带着警惕的眼光去读。因为,它们有意无意地,动不动就把科学“论证”成了反 社会反人类的。我实在难以苟同。   在网上,他们的科普对一般的科普读者基本没有什么影响力,一般的科普读 者几乎都不会去看他们办的网站或博客之类的。实际上,科普读者对他们思想的 唯一接触,是通过他们编译的一些关于“科学文化”的书。总的来说,他们真正 能造成的影响,似乎只有他们自己带的学生。在这里,也祝奉行“反科学主义” 的学生们学好科学用好科学,以更好地指导他们的“反科学主义”学习和研究。   4)网上   个人博客:   物理学家李淼的个人博客是一枝独秀,他把自己的科普定位为“专业科普”。 这个博客,学物理的学生研究生研究人员都是必读的,这是公认的。科学网博客 里面,也有一些值得订阅的科普博客。不过我猜其读者里面还是以学生居多,一 般的市民读者应该不是很多。   三思科学:   也怪我网龄比较短,在三思这个科普圈子鼎盛的时候,我没能去旁观。可能 是我本人太孤陋寡闻,又或者是它们太小众吧?都有可能。该网站本身似乎不再 更新了,只有论坛是仍然维持着的。对一般科普读者来说,其实几乎没什么人看 了,也可以说没有什么影响力了。当然,对科普读者来说,三思出过的网络杂志, 还是很有收藏价值的。在veryCD上面,能找到相关的十几个文件可以下载,加起 来至少有486MB。   格致:   对与科普读者来说,格致blogs 和格致聚合器的RSS,是值得订阅的。格致 应该也是瞄准“专业科普”的目标来走的。   新语丝:   这个用不着我多说啦。有一点要明确:新语丝不是以科普为其主要内容的, 而是以打假和一些批评性的内容为主的。这是必须对科普读者们言明的。因为只 有这样,读者才可能理解,为什么这里刊登的检举信和官司文章是如此之多。   它是网络媒体中的学术打假先锋,影响力大;它也被公认是错别字极少的。 其主持人方舟子,是现在出作品最多,写进化论科普写得最好的科普作家。   有一份报纸,自称是“负责报道一切”。新语丝还没有牛到敢自称“负责评 论一切”,不过就算它没有这么声称,别人几乎都是这么认为的。就读者我所见, 凡是和科学有关的一起,基本上没有它未评论过的。   因为是境外网站的关系,所以它的尺度可以比较宽,有的时候语言可以比较 激烈。我个人认为它,是破得多立得少。不过既然于人于己都已被“定型”了, 那它就继续以批评为主也不错,反正也是大大有益于社会的。   科学松鼠会:   它的的确确是以科普(科学传播)为其主要业务的。它最占优势的一点是, 和各大科普类的平面媒体关系都挺好,形成了科普创作的“产供销”协助的良性 循环。   但是,它的定位是:“目标读者不是科学领域的研究者或资深科学爱好者”。 所以,物理学专家李淼只把松鼠会的作品归类做“趣味科普”,而与“专业科普” 相对应。而新语丝的方舟子先生则屡屡就松鼠会一些文章的不严谨作出了一些批 评。总之,它究竟适合什么科普读者,大家自行对号入座即可。   要注意的是,松鼠会的作者中,有的是受过现代医学训练的,但却仍然相信 中医;而有些没有受过科学训练的作者,屡屡流露出反科学的意识。这也需要读 者注意;松鼠会的读者里面,有一些对科普前辈缺乏应有的敬意,经常口头诅咒 人身攻击。   科学松鼠会给读者的机会——如果你是新一代的科普读者,你更有可能成为 是科学松鼠会的读者。因为它能提供经常在线下聚会的机会,搞很多有科学特色 的活动,只要你人在京沪。甚至还专门组织了培养科普写作新人的培训班。也因 为它网上互动比较方便,在它的群博上可以跟帖留言,在它的论坛里可以提问题, 提供讨论的机会。当然,真正关键是它没有被屏蔽。   入门的建议:求知的理想   上面光是说什么是“好鱼”,什么是“烂鱼”,但是一点都没有提怎么样 “钓鱼”哦,是吧?那就在下面就顺着推荐的几个资源,提一提吧。   方舟子《什么是科学和科学精神》   这篇文章,我认为凡是科普读者都应该去读。如其题目,文章简明清晰地, 从科学方法的角度把“科学”的定义讲明白了。   Alan M. MacRobert文 Shea译《如何在天文学中正确起步》   这篇对天文学爱好者当然是最为合适的啦。如果能举一反三的话,对其它学 科的爱好者也是很有帮助,比如它提到了找书、找学友这些要点。   胡适:《读书》   别看老胡是个文科生,在我看来他的学习方法还是挺科学的。例如要运用工 具书,要去实践,要收集证据,要协调好读书的博与专的关系,等等。   电影《十月的天空》(October Sky)   如果大家看书看得烦了,也可以放部好片来看看啊。这一部,简直就是理科 生入门的样板片,特别适合在读中学的科普读者观看。它提到了兴趣小组的重要 性,有好的老师指点,有好的兴趣小组一起讨论共同进步,将令你的学习工作生 活事半功倍。   我们看科普,不是为了骗自己玩,而是为了学到一些实实在在的知识。我们 看科普,不是为了附庸风雅作状做装饰,而是科学既有用又好玩。我们看科普, 不是为了把自己弄糊涂,而是为了更有效率地认识世界。(有机会的话,也试图 改造这个世界。)   “通过阅读科普书籍,我立刻获得了这样的信念,《圣经》里的许多故事不 可能是真的。”这一刻,小爱因斯坦上路了。   自注:本文仅仅是一名科普读者的狭隘肤浅的经验之谈而已,不代表任何网 络科普媒体的官方意见。作者既没有什么学术成就,也没有什么专业资格。别的 不敢认,但是作为读过不少科普的人,作为新语丝的多年读者,作为科学松鼠会 的“热心读者”,自问当个科普读者还是有一定代表性的。 ◇◇新语丝(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