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大多数人的麻烦不是出于无知,而是在于知道太多似是而非的事情   作者:陈向明   “读保健书籍时要当心,因为一个印刷错误就可能要了你的命。”   ——马克吐温   为了纠正人们以讹传讹的一些错误认识,《未来总统的物理课》,这本旨在 介绍世界时事热点背后的物理学知识的科普类畅销书,在开场白就直指要害: “大多数老百姓的麻烦不在于他们无知,而在于他们知道太多不是那么回事的事 情。”而且,作者物理学家穆勒很较真而又略带自嘲地,对这句话的真正出处做 了一番说明,说这句话不是马克吐温说的,原话出自比林斯(Josh Billings), 那是19世纪的一个幽默作家。那么,这句话究竟“有什么科学依据”呢?我不清 楚这位19世纪的“王小峰”,有没有寻求过这句话成立所需的现实基础并引以为 据。但如果现在要找的话,记忆心理学里面是有其科学依据的。本文正是试图做 到这一点,请大家不要健忘,呵呵。   记忆心理学方面的专家、哈佛大学心理系主任丹尼尔·夏克特(Daniel Schacter)写的一本经典的科普畅销书《记忆的七宗罪》(The seven sins of memory),里面总结了记忆出错的七个类型,其中有三类恰好适用于本文的论题, 请听我一一道来。   阻滞(blocking):干扰会导致遗忘   “这……”   糟了,忘了该说什么啦……明明有话说,偏偏记不起,说不出口。这可不是 医学上说的“大舌头”哦。当你接连学习两个互相冲突的事物,信息会互相干扰, 一段记忆会成为另一段记忆的障碍,就会发生这种情况。而导致干扰的原因通常 有三个:   1)将要学习的信息彼此之间越相似,它们之间可能产生的干扰就越大。   2)没有意义的信息比有意义的信息更容易被干扰。   3)引发强烈情绪的事件是造成干扰的重要原因。   就是说,人们所接受的信息并非越多越好,尤其是彼此相似的、无甚意义的 信息,接收得越多就越容易把自己弄混。虽然过目不忘的记忆力通常是令人佩服 的,但真正把所见所闻都巨细无遗地记忆起来的人们,他们生活得并不幸福。例 如俄罗斯的记忆学家谢里舍夫斯基,拥有着非凡的“高清图像式”记忆,但他却 无法从记忆中提取真正重要的事情。记忆被大量无用的信息塞满,思绪很难理清, 其结果肯定是很麻烦呢。   错误归因(misattribution):置于错误背景下的记忆   有的时候,记忆可以读取,但是却与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人关 联在一起了。比如认错人,这是平时大家偶尔也会碰到的。一般是没什么大不了 的,反正只是些小误会而已。但是在法庭上就不一样啦,你如果作为证人,却认 错了犯罪嫌疑人,那很可能造成冤假错案的;又或者你不幸地,被错认成犯罪嫌 疑人,那就更加不好玩啦,那时候你可就冤呐。   心理学家唐纳德·汤普森(Donald Thompson)就体验过惊心动魄的那么一回。 他曾经被指控犯有强奸罪,而且受害人言之凿凿,描述的嫌犯特征和汤普森的特 征完全吻合。但后来汤普森还是获得了清白,因为他有真正确凿的不在场证据。 那为什么受害人就是认得他呢?原来,是受害人把对心理学家的记忆和对罪犯的 弄混了。有点讽刺地,她遭受侵害的当时正好是在看电视,电视上播放的正好是 那名心理学家做的访谈,访谈讲的内容正好是关于记忆的扭曲。记是记下来了, 但是回忆却把一些不相关的内容也稀里糊涂地组合进去了,结果是人们知道了太 多似是而非的事情,后果可以很严重。   易受暗示(suggestibility):外部线索会扭曲记忆或编造记忆   “童叟无欺”这个成语隐含了一层意思,就是人们自古就认识到小孩和老人 们是易受欺骗的。现在,研究目击者证词的实验心理学家证实了人们的这一朴素 认识:人们的确很容易受到暗示的影响,儿童和65岁以上的老人尤其如此。个人 的记忆,容易和外部来源的信息错误地联系在了一起,我们很容易被引导去建构 一个不同于事实的记忆。“易受暗示”感受和“错误归因”有非常接近的地方, 暗示易受性要靠错认的参与,才能转换成不准确记忆,而错认常常发生在没有明 显暗示的情况。因此,暗示易受性是独立的记忆缺陷。   由于误导信息而造成的记忆扭曲现象叫做误导信息效应(misinformation effects)。华盛顿大学的心理学家伊丽莎白·罗夫特斯(Elizabeth Loftus) 对这一类实验方法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这一类实验的基本程序是:首先让受试 者看一件日常生活小事的幻灯片或录像,然后回答一个关于该事件的带误导的暗 示性问题,最后就原始事件对他们进行记忆测试。以伊丽莎白·罗夫特斯的工作 为基础的众多研究表明:暗示性提问可以导致记忆扭曲产生,导致目击证人的错 误认同;暗示性的心理治疗过程可以使虚假记忆无中生有地被编造出来。更有甚 者,与学前儿童的紧张会面就会扭曲其记忆,使得儿童声称受到老师或者其他人 的的虐待。   这些后果听起来是不是很严重呢?的确,记忆的暗示易受性缺陷是令人们很 “揪心”的。幸而,不但法律界和心理学界,全社会都对这些情况引起了高度重 视的。科学的持续进步,将有助于人们如实地保有自己的记忆,避免受到外界的 侵扰。   因为多接收了大量无意义而又易于混淆的信息,有时人们会头脑一片空白, 有口难言。因为多见闻一些表面相关其实似是而非的事情,有时人们会变得是非 不分,乱点鸳鸯。因为多听多信别人一些有意无意的造谣和误传,有时人们会被 哄得团团转,无中生有。所以,“大多数老百姓的麻烦不在于他们无知,而在于 他们知道太多不是那么回事的事情。” 这一朴素认识,在记忆心理学上面是有 其科学依据的。   PS,由此,我们就能够对后面这篇文章多了一层理解:方舟子《为什么要反 对伪科普?》。 ◇◇新语丝(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