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买旧书 方壶斋 平生嗜好不多, 逛书店是其中之一,且为时最久。 上小学时,每天找家里要两分钱到宣武门外的西草厂胡同 里一家小人书店看书。上中学开始自己买书。 积平时之零用钱到一定数量时, 便去买书。 常常是一个星期天大半天, 就消耗在走路和买书上。走路的目的也是省钱。 从宣外大街出发, 先到西单旧书店, 再到王府井旧书店, 再到前门沿着大栅栏西下, 至琉璃厂书店, 最后出琉璃厂西街回到宣外。这一趟下来非四,五个小时 不行。到高中时, 我的“藏书”已经颇为可观,常常在家里把书摊在床上, 独自欣赏, 自觉其乐无穷。上大学后购书量陡然上升, 至毕业,已经有了大约十个装肥皂的纸箱的书。 后来到上海念研究生, 去时仅仅两三件行李, 两年半后, 托运行李时到系里开出门条, 系里很诧异, 说:“你们来时没有那么多东西吧?”似乎怀疑我们要席卷 公家的东西走。 其实行李增加的, 无非也是书。 过去买书, 于新旧和价格均不在意, 兴趣所至便买下来。 1984年书刊提价, 买书时出手便不再大方了。至于现在, 新书则更不敢问津。 现如今出版社也时髦, 搞豪华版, 送礼版, 让真的读书人望之却步。 这是书的不幸。而且有的书, 皮厚腹中空, 靠了精美的包装糊弄人, 更是文化的不幸。 于是兴趣转向了购买旧书和有特色的且较便宜的且以英文 为主的书。藏书家是不敢做。 一没学养, 二没财力。过去的藏书家也幸运, 到琉璃厂转一圈, 能买到便宜的好书。 店老板也热心, 是藏书家的朋友, 志在为书找到合适的藏家, 不太以金钱为第一考虑。现在不一样了。 琉璃厂这个过去的嗜书者的天堂, 现在把古旧书当文物卖, 定价令人咋舌。 甚至一些根本没有收藏价值的书也定得很高, 莫名其妙。 不过我还是常去琉璃厂, 因为那是北京的第二大的外文旧书市场, 多少还可以淘出几本便宜可买的书。49年以前的英文课本就 是其中一种。 因为我是教英文的, 所以看到好的旧英文课本,也会买下来。有一种<<纳氏英文法>>, 初版1895年, 曾再版至少27次。我购得一套, 四册分别是1909, 1914 和1923年各版配齐的。这套书的出版社是出<<英语900句>>的麦克米兰公司。 该书第四册以中学高年级为主, 但其内容和难度, 已经远远超出我们今天大学的水平, 连诗律都讲。除此之外还有构词法,成语, 介词与动词和形容词的搭配。 另外一个特色是这本书远在结构主义语法之前就提到了句子 间的转换, 并附有大量练习。 解放前对推动中国英语教学与有力焉的一家书店是开明。 一提开明, 自然要提林语堂。 这个才子写的<<开明英文法>>至今仍然有可取之处。我曾经 购得<<开明第二英文读本>>, 三七年版, 四二年江西第一版, 叫赣纸本,由林语堂编著, 丰子恺插图, 章锡琛发行。想到这些名人们肯花时间去编中学课本, 不禁肃然起敬。 可惜找不到它的配套唱片了。 那套唱片是语音学家丹尼尔-琼斯念的。 买旧书的得意之处是能用少量钱买到一本有特色, 值得收藏的书, 并且由于想到书店老板定价时犯了一个错误而沾沾自喜。 我曾用一块五买到美国作家斯坦贝克的初版书, 用三毛钱买到一本装桢精美的爱默森的<<友谊论>>, 用一块五买到一本美军版的<<西方收藏史>>。 军版书是把原书用较小的开本和较便宜装订印来给二战中 的士兵的。这种书按规定不得出售, 也不得提供给平民。 有一本<<袖珍美国史>>, 也是二战中的一种特别版本, 叫海外版。 市面上有一行字注明:“本版本只发行海外各国, 直到被轴心国侵略所中断的正常的自由出版工作恢复正常为 止”。 旧书多少会留下主人的印记。 有的人售出自己的书, 喜欢把印章和签名抹掉。 有的则任其依旧。 或是不怕昭名于外人, 或是来不及处理。 有一度, 东安市场进了一批旧英文书, 都是一个叫“洪君格”的人的。 如此大量出售所藏, 恐怕不是本人所为, 因为此君极爱书, 有“洪氏君格珍藏”的藏书章和专用的藏书票。他看完一本 书, 必定在书尾写上“某年某月读毕”。 1957年他在邮电医院做手术, 还读完了一本书, 并志于书末。 他的书我买了五六种。得意者有二。 一是美国作家Albert E Kahn 的<<针对人民的阴谋>>, 扉页上有作家于1950年7月英文亲笔题字:“书赠郭沫若惠存, 顺致最好祝愿。”我买到该书的那年正好是郭沫若诞辰百年, 也算是一件有特殊意义的事吧。另外一本是<<四百年英文书 信集>>。 这本书收的都是原作, 连正字法都保留了原样, 对于了解四百年里英语的发展, 不无益处。 我在北京住的是大杂院.一间小房,外头接出来 的部分已经漏雨, 因此对里边的也很不放心. 出国前, 把觉得好一点的书, 装了一纸箱子, 托一个住单元楼房的朋友照管. 现在回头一想, 也是觉得有些好笑. 来到北美后, 一是经济的原因, 一是住房的原因, 使我不敢随意买书. 新书是绝对不买的, 旧书店也只是进去看看而已.但是比起在外面遇到的出来学习的和工作的同胞来, 我的收藏书的热情还是十分高涨. 大概是受了小时候家里大人"敬惜字纸"的教导, 我见了别人丢弃的书, 就想捡回来. 但是我主要的书的来源, 是院售和图书馆或者教会办的"书市".每到一地, 总是要光顾这些地方, 以至于到了要走人的时候, 不得不处理掉. 实在舍不得又带不走的书就托人保管, 总以为不久的将来能回去取. 我在加拿大大西洋省份的一个小城用五毛钱买了一本厚厚的 加拿大风景图片集, 现在还在别人家里.我舍不得处理掉或者送人, 因为我把它看作是自己到过加拿大的一个纪念品.但是什么时候能让这本书回到我手中, 恐怕是很难说. 因为我再回去的可能性已经很小, 而那边又很少有人过美国西岸来. 恐怕那本书就会象我北京家里很久以前湖南的亲戚托我外婆 保存的一个古典风格的大衣柜一样, 最终成为我们用了几十年的家俱, 而且到了拆迁的时候, 它的下场大概就是被街上卖旧家俱的小贩几块钱买去了事。 从那个小城市坐长途汽车到美国西南部, 我倒是背回来几本书,是老版本的文学名著 和一本厚厚的1900年以前的新约圣经, 精装本, 有非常 精美的插图。路过纽约的时候, 我把圣经送给一个在网上认识的信教的中国朋友, 感谢她和她男朋友的地主之谊。9.11之后, 我惦记这位朋友, 发过电邮, 没有回音。 但愿她没事。 有时候看到书市的书真便宜, 自己又不可能都买, 但是让物尽其用的心情又很强烈, 就想到国内的学校, 想到要是有这么一个机构, 在这边收购旧书, 以便宜的价格卖给外语院校, 也算是为国家教育进一点力了. 当然, 这必须是一个不牟利的机构, 因为就是五毛一本的书, 到国内也得4块钱, 加上运费和人工,恐怕得卖十块钱才行。 十块钱的书, 旧的, 没准国内还嫌贵呢。 在加拿大和美国,我倒是都曾为自己工作过的两个大学 联系了美国大学图书馆不要的或者低价处理的书, 给他们用袋装邮件方式邮寄回去. 有一个教授写信给我说, 他做课题需要用的一本书, 就在其中呢. 最近因为搬家的缘故, 认识到不能再玩藏书了, 就是便宜也不行: 没地方放. 而且, 在国内时学生来访, 我还可以 SHOW OFF, 现在是门可罗雀, 自己又没有时间看闲书, 再往屋里堆书, 那无异于自筑围城了. 前不久, 我在一家书店里闲逛, 用英文写了一首关于买书的诗, 翻译在这里作为结束: 我们买书 是为了认同 一个社会角色 一种思想, 或者 创造自己的角色 向别人陈述 我们是谁 喜欢什么 追随何人 当我们改变关于 自己角色的想法 我们同时改变 我们买的书籍 到了我们不知道自己为谁 或者打算为谁的时候 我们不再买书 我们看电视 阅读新闻 然后用报纸包装食品 或者, 只在书便宜得 如同免费一样的时候 我们买来填充房间 好获得一个家的感觉 2001。12。 美国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