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5.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   生活中的思考陷阱:证实偏好   作者:protons   江苏卫视最近办了一个节目,叫做《非常了得》。节目通过自愿报名的人作 为挑战者,通过观察和询问候选人问题来判断这个候选人是否做过某件事情,而 候选人可能是真的做过也可能从来没做过。挑战者猜中的越多,可以获得旅游奖 励的价值越高。   节目的具体组织是这样的:首先,有8名候选人站在一块大的显示屏前面, 显示屏上写着一段描述这个候选人所经历过事情的事实状态——比如”我被风筝 放上了天“或者”我是XX的发明者“。然后主持人会邀请上来一名报名参与节目 的观众当自愿者,这名自愿来宾要从10个候选人中选择一个,并询问这名被选中 的候选人若干问题,通过对方回答问题的行为举止、表情、内容的逻辑等来判断 候选人是否真的从事过显示屏上所写的文字所描述的事实。这个节目充满娱乐性, 还涉及很多基本的心理学问题,蛮有趣的。用说明的文字描述喜剧,总是比较枯 燥,有兴趣的人可以去视频网站下载一段看看。当你看完几期之后,你会觉得, 你判断别人是否撒谎的能力也有了较大提高。   从网络评论到身边大多数人的反馈来看,这个节目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判断 “候选人是否撒谎了”。因为是电视媒体,所以观众是无法直接参与的,因此也 有一些坐在电视机前的人会说:那个来宾问题问错了,应该这么这么这么问。   通过问问题判断是否撒谎,本质上就是在通过逻辑推断事实是否发生。那么, 我们日常生活的逻辑判断正确的概率高么?Peter Wason 和 Phil Johnson- Laird1972年做了一个设计的非常棒的心理学实验,就是在研究这个问题。实验 是这样的:   有四张纸牌,上面分别写着:E、K、7、4。这四张每张纸牌都是一面有整数 而另一面有字母。“如果某张卡片的一面是一个元音字母,那么它的另一面就是 一个偶数“。问题是:你至少需要翻开哪些卡片来判断这句话呢?(如果读者有 兴趣,可以自己尝试着做选择,并把你这个选择的理由写下来)   这个问题询问了128名大学生,只有五名学生给出了正确答案。读者们也请 想一下,如果你是应征的大学生,你会选择什么呢?   先别看答案,因为如果你的思路对,你一定会内心形成一个对你答对问题是 否正确的确认程度。回答这类推理问题的信心来自于自己对于逻辑过程的把握。 下面就先说说这道题内在的逻辑。把问题抽象一下会发现,这个问题的结构很简 单,就是“若A,则B”或者更直白一些:“如果A发生,那么B就一定发生”。怎 么判断这样的一个说法是不是对呢?就是找到一个反例——找到一个“A发生了 但是B没发生”的情况就可以了。把这个思路放回到上面那道题里面,就是要找 到一种没发生的情形(不是B)对应了给定的条件(有A)。“有元音,但是背面 不是偶数”或者“一面是奇数,但是另一面却是元音”的情形。看到这里,大多 数人就知道应该翻哪两张牌了。好,对照前面写的理由,你做对了吗?   选错了的人是怎么考虑的呢?在1972年的这份实验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一 些实验数据:59名学生选择了“E”和“4”,42名学生只选择了“E”。也就是说, 大多数学生只选择能够证实陈述的卡片,而不是从证伪的角度去选择。当然,这 里面藏着一个前提,就是概念要明确,如果你不清楚什么是“元音”,什么是 “偶数”、“整数”,以及数之间的关系与分类,你还是很难弄懂问题,更别提 判断了。   为什么我们更倾向于不断寻找证据证实某个问题,而不是寻找反例证伪某个 问题呢?从进化的角度来看,更有可能的情况是:当我们的祖先发现了可以食用 的动物足迹时,就立即展开追踪;如果发现的是猛兽的脚印,就马上着手迁徙或 做好防御。而不是发现了动物的足迹去考虑如果没有食物或威胁,这个足迹是从 哪儿来的(敌对部落伪装?朋友的玩笑?飓风?神?外星人?——产生这些复杂 想法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的事情了,更久远的进化过程是在漫长的从猿到人 的进化过程——可能持续了数百万年)。证实假设能够帮助我们的祖先有更高的 概率获得食物或躲开危险。但是现代文明使我们遇到的问题日益复杂,几百万年 遗传而来的判断模式也越来越不好用了,因此现代社会或者说人类在做大量前提 并非事实的推理的时候,需要更严密地考虑自己的逻辑。这种高级智力活动是人 类与动物产生实质性差别的特征之一。   好了,有了这个结论,大家可以仔细去看节目了。节目中第一步就是要候选 人陈述一下他后面显示屏写的字到底是什么意思(明确概念),然后你会在问答 环节发现,更多的人是在证实,而不是证伪。   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哪些思维倾向来避免这种错误呢?除了长期的 科学训练之外,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多想一想在哪些情况下,自己的判断可 能是错的,而不是不断地证明自己是对的。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不断提醒自己: “要证明元音后面是偶数,除了看原音后面是不是偶数以外,还要多看看奇数后 面会不会有元音。”   现实中有很多情况能够表现出这种证实偏好。比如大量的民俗传统,民间禁 忌,不良习惯都是这种证实偏好结合其他心理机制在人群中传播后形成的结果。 我们经常要在这种社会环境中进行自我审视,让自己清楚一个概念到底在讲什么、 某些说法中内在的因果关系到底是什么在如何起作用。如果因为很多人说就相信 “坐月子”、“吃海鲜千万不能吃桔子”、“醋能解酒”这类说法,那么我们可 能会给自己设定了越来越多的行为禁忌,最终会导致每天都是“不宜出门”甚至 是“不宜上网”的警告,也会有越来越多的“食物相克”使自己舌头味觉的阅历 浅薄,甚至还会导致自己营养不良。 ◇◇新语丝(www.xys.org)(xys5.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