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 佳人锦瑟说华年 ——李商隐《锦瑟》破译 Ernie 缘起 笔者于大一时读刘大杰先生《中国文学发展史》,第一次接触到《锦瑟》这 首诗,马上就被它的华丽、深沉、缥缈、神秘所迷醉,同时也知道了此诗求解之 难。从此,“一饮琼浆百感生”,这首诗就“存疑”在脑海里,不时被“调用” (retrieve)出来思考(turn over)一下。想不明白,再放回脑中。这些场合 (occasions),多半是在等公共汽车、排队、开会、等人......之类的零碎余暇。 而岁月不居,存疑多年的一首《锦瑟》,虽然始终未获得自认为满意的“破解”, 犹幸本人的学识,虽不能与日俱增,亦尚不无寸进。随着马齿加长,涉猎的范围 也不免有所扩大:从理论物理到西方现代派文学,从《红楼梦》研究到经济学上 的投资理论,从自然哲学到佛学,侵淫陶冶之后,思维方法也日趋成熟。更重要 的,是人生遭际,苦辣酸甜都尝遍之时、之后,对人生的体味也有所加深。而此 段期间,触机便要想到《锦瑟 》一诗,而《锦瑟 》一诗亦未尝须臾离开脑际也。 随着最近对几篇《聊斋》的“破译”成功,对《锦瑟》的思考酝酿也渐趋成熟。 有如化学上的过饱和溶液,只待一颗晶种的加入,就要析出结晶。恰值与一位灵 犀之交论学,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之余,辱蒙热切期许和殷殷奖勉,于是因缘和 合,执笔写成了本文,自信原则上解开了《锦瑟》之谜。 (一)《锦瑟》定解的存在性和可探究性 每见数学和理论物理学的论文,开宗明义先要讨论“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仿此,我们先来探讨《锦瑟》一诗是否可能得到确定的解释。 梁启超先生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 事,我理会不着。......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 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我们若还承认美的价值,对于此 种文字,便不容轻轻抹煞。”(《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 梁任公学际天人,一代宗师,没有空暇去“理会”义山诗“讲的什么事”, 而自愿停留在欣赏一种“神秘性”的美这一层次,可置勿论。 作家王蒙认为,像《锦瑟》这类诗“没有定解也就是可以有多种解。”他认 为:“情种从《锦瑟》中痛感情爱,诗家从《锦瑟》中深得诗心,不平者从《锦 瑟》中共鸣牢骚,久旅不归者吟《锦瑟》而思乡垂泪,这都是赏家与作者的合作 成果。”这就有点像历来人们看《红楼梦》那样的见仁见智了。然而,李义山写 《锦瑟》,就如同曹雪芹创作《红楼梦》一样,自有原创的唯一确定的本旨。问 题是,后人对此有无“破译”的可能? 我们认为,“破译”《锦瑟》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请看下述思路: 一.《锦瑟》是一首准(pseudo)“无题”诗 《锦瑟》一诗,表面上摘了首句的开头两字为题。一般人都认为这种诗题, 是有题而等于无题。但实际上,全诗虽以锦瑟起兴,而开头两句,却都是直写锦 瑟而引入正题。写锦瑟而占了全诗四分之一的篇幅,不可谓不重要,故应视作务 实而非务虚。这就与其它以开头两字为题的诗不太一样。因而也就有可能不像其 它“无题”诗那么费解。于是我称之为“准无题”诗。 二.《锦瑟》在李义山诗集中有特殊的排列位置 《锦瑟》在李义山诗集中,可以作为编年诗而排在末位,可见是他晚年之作。 而在他本人晚年编定的《玉溪生诗集》中,却又被置诸卷首。这种特殊的“排 列”,提供了特殊的信息。探求原创的本旨,自然要考虑到能否合理地解释这个 特殊的“排位”。有了这个限制,也就帮助排除了某些主观猜测的可能性,例如 “令狐家婢女”的说法。要是《锦瑟》原创的本旨,真是写的“令狐家婢女”, 它就不会被排在卷首。 三.《锦瑟》有确定的“边界条件” 我们知道,求解一个比较复杂的数学物理方程,如果没有“边界条件”,那 么,这种方程的解就会是一族曲线,称为“解族”。如果有确定的“边界条件”, 我们就有可能得到唯一的定解——— 一条曲线。再说简单一点,那就像是不定 积分与定积分的区别。 《锦瑟》一诗,有着明确的“框架”。我们可以将它“化简”,而不会影响 它的主旨。这也与其他无题诗不同。我们可以将其“化简”为: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 惘然。” 全诗当中的四句(颌联和腹联),仅是对“追忆”“华年”的内容的具体展 开,将它暂时忽略,不会影响全诗的主旨。相反,这种“简化”,却可以使诗旨 凸现出来,让我们一下子就能抓住全诗的内在逻辑。“破译”就可以从此入手。 而“破译”的结果,自然就被要求能够满足上述框架。毫无疑问,一首诗也是一 个逻辑系统,它是逻辑上自洽的(salf-consistent)。 下面,就让我们进入具体的“破译”程序。 (二)对颌、腹二联作“陈情限定” 李商隐的《锦瑟》诗是这样的: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 海月明珠有泪,兰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笔者按 自己的理解加了标点) 这首诗有一个特点,就是:颌、腹二联,迷离恍惚,发散而难以把捉;而首 尾二联正相反,却是回环呼应,收敛而且规范甚严。正如田同之在《西圃诗说》 中所说:“盖此诗之佳,在一弦一柱中思其华年,心思紊乱,故中联不伦不次, 没首没尾,正所谓‘无端’也。”职是之故,千余年来,人们受颌、腹二联困惑, 始终觉得“一首锦瑟解人难。” 既然如此,我们何妨“向红楼存问春消息”,先从首尾二联入手,看看能得 到什么对“中联”的提示和限定。 首联借锦瑟起兴,关键在“一弦一柱思华年”。而关键中的关键,是“思华 年”。所以笔者在标点中加了冒号“:”,说明“中联”的内容必然是“思华年” 的具体展示。至于“思华年”的具体展示是否要由“一弦一柱”引发,因而与锦 瑟的乐曲有关,还不是最重要的。 末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在对“思华年”的具体展示作 收束的同时,对“中联”的内容又有了进一步的提示:“此情”,说明“中联” 所述的情事,所重者是“情”。而“此”字的含义,相当于“前述” (above-said),即“中联”所述,殆无疑问。什么样的“情”呢?在末句有进 一步的说明:“惘然”。即“惘然之情”是也。 综上所述,本诗中联的四句,其内容应该被首联和末联限定为:由锦瑟引起 联想,“思”及前尘影事,并主要传达当事之时的迷惘心情。全诗的关键,有四 个字,这就是:思(“思华年”)、忆(“成追忆”)、迷(“迷蝴蝶”)、惘 (“已惘然”)。抓住这个精神,“中联”就会从“发散”而回归于“收敛”, 不是那么“漫漶不可收拾”、那么随意地可以让人见仁见智的了。 在对本诗试加诠释之前,现在已有足够的理由可以将笔者对本诗的理解略述 如次: 《锦瑟》这首诗,李商隐以锦瑟起兴,由锦瑟中五十弦柱中的一弦一柱而生发 对自身前尘影事的“追忆”,并通过颌腹二联,用不同的意象,表征和传达了作 者在前尘影事的当时亲经亲历中就已经存在的迷惘心“情”,这种 迷惘心 “情”,并非要等到事过境迁之后回首前尘,才感到“光景旋消惆怅在,一生赢 得是凄凉”也。(韩冬郎《五更》诗)。 正如苏轼凭吊欧阳修的《西江月》所说的:“莫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 梦”。也就是说,李商隐在《锦瑟》诗中告诉读者,他在“未转头”时就已经疑 梦疑真了。 需要提请注意的是,笔者这样分析,并不等于说一首《锦瑟》,只说得“前 情如梦”四个字;也不等于说,笔者同意《锦瑟》是李商隐“自伤身世”之作。 应该说,《锦瑟》的主旨是“怅触人生,情怀历乱”,有着更高远、更深沉的意 境。它向读者传达的是一种人生的感受、感悟和迷惘之情。虽有感伤,却不限于 “自伤”。而对人生的感悟和迷惘,乃是人所共有,古今中外 ,概莫能外的。 正因如此,《锦瑟》才会历久常新,具有永恒的魅力。 (三)《锦瑟》全诗试释 一.“锦瑟”的意象(image) “锦瑟”是什么?根据清朱鹤龄《李义山诗集菚注》中的注释,“雅瑟二十 三弦,颂瑟二十五弦。饰以宝玉者曰宝瑟,绘文如锦者曰锦瑟”(《周礼乐器 图》)。又:“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 (《汉书.郊祀志》)。 由此可见,锦瑟,是“绘文如锦”者,是有“文采”的瑟。而“五十弦”的 瑟是古时候天神之所用,人世间现时所用的只是二十五弦的瑟。因此,“锦瑟” 的意象,就有可能是作者自况:博有文采而不同凡俗,意存高远而不合时宜。这 样,锦瑟五十弦中的一弦一柱,才会像树的年轮一样,触动作者思忆几十年来的 往事。细玩全诗,似还可以加上一种“迷惘”:是义山寄情于锦瑟,还是锦瑟化 身为义山?   “人生识字糊涂始”,“一饮琼浆百感生”。正因为读书识字,有了文采, 有了梦幻,对人生才有了更深刻的体验,更深刻的疑问。百感交侵,迷惘历乱, 都只为瑟被“无端”端地“绘文如锦”,人被“无端”端地教以识字明理。可胜 概叹! 二.“无端” 汪师韩在《诗学篡闻》中说:“《锦瑟》乃是以古瑟自况......世所用者, 二十五弦之瑟,而此乃五十弦之古制,不为时尚。成此才学,有此文章,即已亦 不解其故,故曰“无端”。” 薛雪在《一瓢诗话》中说:“此诗全在起句‘无端’二字,通体妙处,俱从 此出。意云:锦瑟一弦一柱,已足令人怅望年华,不知何故有此许多弦柱,令人 怅望不尽;全似埋怨锦瑟无端有此弦柱,遂致无端有此怅望......。” 上面两说大抵近是。“无端”,意谓“没来由”。加上感情色彩,可以释为 “好没来由”:锦瑟啊锦瑟,你为什么偏要有五十根弦?义山啊义山,你为什么 偏要去读书识字,作赋吟诗?这也还罢了,好端端的一个书生,为什么放着正途 不走(二十五根弦),却偏偏要去学道求仙(五十根弦),以致整个人生被弄得 连自己都处处觉着迷惘,究竟是什么样的因缘在作怪啊?! 三.“一弦一柱思华年” 据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转述,东坡认为:“此出《古今乐志》,云:锦 瑟之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其声也适、怨、清、和。”大抵李商隐拟想 着自己手抚素女所鼓锦瑟的一弦一柱,想像中听到了瑟的曲调。音乐语言与往事 的回忆相融合,遂形成了颌腹二联的种种意象。 四.“晓梦”与“迷蝴蝶” 我们开始进入颌联。如按前文所述,瑟所弹出来的曲,有“适、怨、清、和” 四种,则颌联与腹联正好四句。分配起来,像是挺融洽。 据《邵氏见闻后录》说:“庄生、望帝皆瑟中古曲名”。此说好则好矣,可 惜有孤证之嫌,只作考虑吧。 庄生梦蝶,是熟典:“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蝶也。”庄周做梦,化身 为蝴蝶,闲“适”自在;梦醒,又变回庄周。于是他自己都迷糊了:到底是庄周 梦为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为庄周? 先说“晓梦”。比如早上五点钟方才开始做的梦,梦必不能长久,只如电光 石火,这是一层意思;笔者进一步认为,“晓梦”更有可能写快乐无忧的儿时。 汪师韩在《诗学纂闻》中说:“‘晓梦’喻少年时事。义山早负才名,登第入仕, 都如一梦。”有一定道理。但笔者以为,更多地会是和小朋友一起捉鱼、放风筝、 捉迷藏那种童趣。然而,即使在最快乐的时候,聪明慧悟的孩子也会隐隐觉得好 像有点儿不对,朴素地猜测到“好物必不坚牢”:“我能永远这样开心吗?”、 “我是谁?”,因而会感到惆怅和意兴萧索。几十年后“追忆”,更觉“有情皆 幻,有色皆空也。”(叶矫然语,见《龙性堂诗话》) 再说“迷蝴蝶”。庄生梦蝶之典,取义可以是“迷离变幻”;也可以是“栩 栩然闲适”。从上文可见,笔者是倾向于后一种取义的。 五.“望帝春心托杜鹃” 顺便说一句,颌联所用两典,与崔涂《春夕》所用两典相同:“蝴蝶梦中家 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都用了蝶梦、鹃啼两典。当然,用事虽同,用意迥异。 根据冯浩注,《文选.蜀都赋》注中引《蜀纪》说:“杜宇王蜀,号曰望帝。 宇死,俗说云:宇化为子规。蜀人闻子规鸣,皆曰望帝也。”又据朱鹤龄注,引 《蜀王本纪》:“望帝使鳖灵治水,与其妻通,惭愧,且以德薄不及鳖灵,乃委 国授之。望帝去时,子规方鸣,故蜀人悲子规鸣而思望帝。” 总之,这也是个熟典。望帝本人的“春心”,是“使鳖灵治水,与其妻通。” 义山的“春心”呢? 前文我们说到“晓梦”应是指儿时情事,“春心”自然应指青年时情事了。 义山风流韵事很多,我们这里只需说一件最刻骨铭心的: 据钟来茵先生考证,义山二十三岁于河南玉阳山东峰学道。而玉阳山西峰的 灵都观里,有一位姓宋的女道士,她本是侍奉公主的宫女,后随公主入道。宋姑 娘年轻、聪明、美丽,因两峰之间的来往,很快就与义山双双坠入情网。当然, 这种偷欢是不容于礼教和清规的。恋情曝光后,男的被逐下山,女的被遣返回宫。 但真诚的相恋,往往终生难忘。义山晚年在长安还与宋氏相逢......(《李商隐 爱情诗解》,学林出版社)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正是“望帝春 心托杜鹃”很好的脚注。华阳山的初恋,由于环境险恶,欢期幽会都是“来是空 言去绝踪”(义山《无题》),来去飘忽,为欢短暂,并且随时有败露分飞的危 险。恋爱中的义山,深知“盖人生奇福,常恐消受不得也。”在滞雨尤云之时, 一方面会十万倍地珍惜欢娱之短暂;另一方面不由得会因为想到“永好”之无望, 而怅然若失。这也是当时就会“惘然”而不必等数十年后“追忆”才会觉得“万 缘皆空”的。不会有结果的恋情,换得的肯定是终生的哀怨。“赢得更深哭一 场”,宛似杜鹃啼血。那么,是作为皇室后裔的李义山(望帝)幻化成杜鹃呢, 还是杜鹃幻化成了望帝?欢会时的春宵一刻,轻怜蜜爱;离别后的牛衣清夜,独 对孤灯,在在都要让人迷惘。 “望帝春心托杜鹃”,说的是:作者想象中手抚五十弦锦瑟,瑟曲转入“怨” 调。随着乐曲的韵律,回忆起玉阳旧梦的双飞彩凤、血泪相思。整句写的是一生 中的爱情、怨恨和迷惘。 六.“沧海月明珠有泪” 这一句比较复杂,共有四个意象(image):沧海、明月、珠、泪。让我们先 来看看它们之间的关联: 1. “海”和“月” 海的运动(潮汐)和月的盈缺相关,这是自然常识。 2. “月”和“珠” 据《吕氏春秋》说,“月乃群阴之本:“月望则蚌蛤实,群阴盈;月晦则蚌 蛤虚,群阴亏”。又据《吴都赋》说:“蚌蛤珠胎,与月亏全。”又:《汉书. 扬雄.羽猎赋》说:“剖明月之珠胎。”可见,“珠”也和“月”的“望、晦” 相关。 3.“珠”和“泪” 《博物志》说:“南海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又, 郭宪《别国洞冥记》说:“味勒国在日南,其人乘象入海底取宝,宿于鲛人之宫, 得泪珠,则鲛人所泣之珠也,亦曰泣珠。”可见,“珠”可以是鲛人的“泪”; 而“珠有泪”,则是一个逆向变化:“珠”开始化去而重新变成“泪” ( reducing to tears )。 4.“海”和“珠” 根据上条所引,可知鲛人是住在海中,而孕珠的蛤蚌也是在海水里的。因而, “沧海”应是“珠”的出产地。恰如“兰田”是“玉”的种植和生长地。 又据《新唐书。狄仁狄杰传》说:“......使阎立本召讯,异其才,谢曰: “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 综上所述,我们来试释这一句: 瑟的曲音转入“清”,随着清越的曲音,我们似乎渐渐见到这样的图景:茫 茫沧海,上有一轮满月。而沧海中有一颗孤独的明珠,却含着眼泪,其意境凄 “清”而寂寥。意思好象颇为明显:政治清明之时,本应野无遗贤,珠玉均应搜 罗殆尽。可是独有明珠一颗,被遗忘在它的产地(尽管它并未故意隐于山林!), 寂然垂泪。联系作者的身世,抱绝世之才华,却莫名其妙地卷入牛李党争,终于 不为世用。一颗明珠,被投闲置散。从鲛人之泪变成的“珠”,日渐被“还原” (reduce)成“眼泪”这种无用之物。真是“ 竄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腾王阁序》),真是万般无奈! 因此,如果说,“望帝春心托杜鹃”一句讲了“华年”中的爱情,那么,这 一句讲的乃是“华年”中的事业。 还有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当时已惘然”是怎样的一种“惘然”呢? 作者青壮年时,人们所见到的是犹如“海上生明月”般的一派政治清明好景, 月是满月,正是报国的好光景。可是,作者却不无迷惑: 1. 月“满”,则暗示着开始走向“亏”和“缺”。作为大唐宗室的作者,忧心 国运,不由会预想到唐室残破,兴索靖荆棘銅驼之悲,黯然垂泪于众人皆大欢喜 之时,见满月而怀疑:“好则好矣,只怕不能长久呢。”这,是“惘然”; 2. “珠”和“泪”可以互相转化(见前文)。鲛人泣,而泪成珠;珠有泪,则 珠逐渐“化去”,又“还原”成泪。是珠还是泪?襟上不分明。正如庄生和蝴蝶 一样,是庄生梦中幻化为蝴蝶?还是蝴蝶在“非梦”时幻化为庄生?是鲛人泣泪 成珠?还是珠“退化”而成泪?此时此身,到底是合该受人欢迎,争相宝爱的明 珠,还是“百无一用”的“带汁的”书生?这也是“惘然”。 作为参考,让我们来看一看《红楼梦》。人人都看着贾府是“烈火烹油,鲜 花着锦之盛”,而宝玉所感受到的却是:“苍凉之雾,遍被华林”。 七.“兰田日暖玉生烟“ 据《长安志》:“兰田山在长安县东南三十里,其山产玉,亦名玉山”。无 独有偶,李义山及第前,曾在玉阳山修仙习业(见前文)。义山有诗一首,篇名 《玉山》,实暗指玉阳山。该诗的开头二句说:“玉山高与阆风齐,玉水清流不 贮泥”。“玉水”应指玉阳山下的玉溪。义山以“玉溪生”为号,可见“玉山”、 “玉水”,对其一生影响之大、之深,真是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玉山”还有 一个典故,那就是《穆天子传》说的:“天子北征东还,至于群玉之山”。而 《山海经、西山经》中“玉山”一语的注解说:“《穆天子传》谓之群玉之山”。 我们知道,玉山,乃是西王母所居之处。穆天子到玉山拜访西王母,在瑶池上祝 酒时,“西王母为天子谣曰:‘......将子无死,尚能复来。’”(《穆天子 传》)。而李义山的《瑶池》一诗也说:“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那么,“玉”和“烟”有什么关联呢?《搜神记》中有一篇《吴王小女》, 说的是吴王之女名叫紫玉,和童子韩重要好。因吴王反对,紫玉殉情自杀。而韩 重情难尽,意难忘,趋紫玉墓吊唁。于是人鬼情未了,紫玉与韩重欢会,并赠他 以陪葬之珠。后来紫玉又在宫中现身,向父母说明这颗珠不是韩重盗墓所得,乃 是自己所赠。这时,“王梳妆,忽见玉,惊愕悲喜,......夫人闻之,出而抱之, 玉如烟焉。”这就是说,“玉”会物化而成“烟”。(犹如“珠”会物化而成 “泪”)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窥见其中消息:“玉生烟”就是说,人已经衰暮。潜台 词是:恐怕难有希望重回那“华年”时学仙而遇“仙缘”的玉阳山,作旧地重游 了(“将子无死,尚能复来。”)。 这是全诗中最难的一句。通过以上分析,现在可以试释如下: 瑟的曲音转而为“和”。宇宙万物,一片谐和,而渐归于寂灭。兰田,乃是 产玉之山,和煦的日光照临着。无论天时地利,对于“玉”的成长,应该说都是 最有利的。在别人看来,中年的诗人,正是“如日中天”,前途无量。可是,诗 人却好像看到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偏偏是“兰田日暖”之时,可 惜美玉已经“生烟”,不由兴“人寿几何”之感喟。看到一生之“好光景”的同 时,想到“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不禁“惘然”若失。也并非是要等到写这首 诗,作人生总回顾之时,才因“追忆”而“惘然”的。因此,本句乃是在追忆爱 情、事业的“华年”之后而写到了人寿。 这句诗之所以迷惑人,并且千年以来,一直误导了读者对全诗的理解,很大 程度上要归咎于《困学纪闻》所引司空图的说法:“戴容州谓诗家之景,如兰田 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我们看到,这已是第三手的材 料!(《困学纪闻》引,司空图说,戴叔伦讲过如此这般一句话)姑毋论义山这 一句,从字面上说或许真有可能是脱胎于此(字面上也确实太像了!),但义山 也完全可以有不同的取义。让我们看他本人《祭外舅王茂元文》中的一句:“植 玉求归,已轻于旧日;泣珠报惠,宁尽于兹辰?”用的也正是“兰田种玉”、 “鲛人泪珠”的典故,取义却是“用事同而义则异也”。 所以,我们在试释本句时,对《困学纪闻》的说法“不予采信”。 作为比较参考,让我们来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该书 以贝多芬为蓝本,写约翰.克里斯多夫作为音乐家的一生。小说的节奏、变化犹 如一首大型交响乐,主人公的一生分为“黎明、清晨、少年......燃烧的荆棘, 复旦”诸乐章:少儿时的闲适,青年时的到处树敌,中年时对音乐和爱情的炽热 追求,老年时万事渐趋于“和”、“静”:昔日的论敌得到了谅解,和小友葛拉 齐亚的爱情仅限于心心相印(最热情的也仅是隔着面纱的轻吻),一切和谐而恬 静。似乎大抵上也经历了瑟曲“适、怨、清、和”的几个阶段。或许音乐是相通 的,人生更是相通的。   让我们再回顾一下颌联和腹联:庄生化碟、望帝化鹃、明珠化泪、良玉化烟, 在在使智慧而又善感的诗人感到“惘然”。恩格斯说:生命每时每刻都是它自身, 同时又是别的什么东西(《自然辩证法》)。因为每一瞬间,细胞都在裂变。此 刻的我,已不是严格意义上一瞬间的我,这是微观的解释。人一生中不会两次走 过同样的一条河,这是宏观的哲学唯象律。李斯和陆机,要等到就戳时才想到 “日影黄犬” 、“华亭鹤唳”已不可复得,是等到“成追忆”时才知道富贵如 浮云,往事似云烟,而追悔莫及。比起“当时已惘然”,已不是同一境界了。记 得曾看过一部美国灾难片,当飞机历经磨难最后安全着陆,劫余乘客步下舷梯时, 迎着灿烂的阳光,一位小伙子说:“This morning is beautiful!” (今天早 晨真美!)。走在旁边的一位中年妇女对他说:“Every morning is beautiful , but you are too young to understand!"(每一个早晨都是美丽的,你还年轻, 不会懂得。) 这,就很有禅意。明乎此,我们实在应该即时即事都与一切有情和 环境一道“皆大欢喜”:要懂得欣赏、享受和珍惜生命中每一瞬间的美丽;每天 都在过感恩节(Thanksgiving)! 元朝诗人元好问说:“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 独恨无人作郑笺!”好像出了一道谜题,引起了无数爱或不爱李义山诗的後人竞 作解人,勉为解人或强作解人。其中不少人以为元好问实际上已读懂了这首诗, 并抓到了一个“怨”字,于是纷纷顺着“怨”字的思路去阐发。在笔者看来,他 们只不过是自作多情。一首《锦瑟》,其实说的是: 追忆华年无限事,当时今日只惘然。 2000.9.28 于沪上 主要参考文献: 李商隐诗歌集解 刘学锴、余恕诚著 中华书局1988年 李商隐爱情诗解 钟来茵著 学林出版社1997年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