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思考   作者:大漠孤烟   说到是否独立思考,有人会觉得茫然,感觉这是中小学生做作业的事,和成 年人无关,成人的世界没啥要思考的凭感觉和个人经验即可快乐生活工作。有人 知道有个‘独立思考自由批判’的大学精神的说法,但觉得那是学者的事与己无 关。有些有阅读习惯的人知道所谓独立思考就是个人凭收集到的信息和事实根据 常识和可靠的理论去逻辑推理,对个人事务合理决策,对社会、经济或其他问题 有独特的、甚至是开创性的观点,从而使人类更具智慧,并对问题提供或刺激他 人提供出新的解决办法。显然这是独立思考的应有之义。   人生总会碰到各种各样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个人的也有群体的比如经济的社 会的等等。个人的问题有琐碎细微的如穿衣戴帽等,也有重大的需要先努力找到 问题(问题总是存在的)才能谈到决策如兴趣爱好、专业职业选择等。个人对于 群体问题提出的观点并不一定立即可行,并不一定是标新立异绝无仅有,并不一 定无懈可击,但往往正是通过不同观点的互相启发,最终形成可行的解决方案。 窃以为30岁之前和之后人所关心的问题区别很大,30岁之前一般是为个人问题费 思,而30岁以后随着经历的丰富越来越意识到身处的社会对自身安全富足康乐影 响巨大,会转为关注群体的问题希望能促进群体的进步,同时个人亦可获益。 (当然其本身不是既得利益者。其实即使是既得利益者也能在道德上得益,而道 德是幸福之源。)   有人说其有要好的朋友比自己有学问,个人问题请他们帮忙决策就好。你不 是你朋友的主人可以招之即来,而他也不是神仙即使万里之外也能秒到你身边。 其实明智的朋友不会为你的个人的重大决策做决定,只会提供建议,而有自尊心 的人也总是自己决策,因为你不可能忍受有人比你更了解你自己。个人之事自我 决策是最合适的,因为决策带来行为和后果,而人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是自然法则。 在非个人方面就经济问题来说(其他群体治理问题类似),媒体充斥各种“专家” 的观点,图书馆堆满各色“专家”著作,难道这些专家不比普通人有学识和专长, 他们的研究和结论不比普通人高明而普通人不可以直接接受是吗?我们常碰到的 有两种专家“中国专家”和“其他专家”。“其他专家”不了解中国国情,其理 论自然会走偏。“中国专家”(秦晖教授除外)受教于国内应试教育受制于国情 (你很难说其是正当的、合格的专家),多是人云亦云位置决定观点,多是简单 地使用别人的理论或用别国来类比,忽视人时地和其他条件的改变以及新出现的 事实,你很难读到真实客观清晰可靠的能直接接受的见解。如果你对经济问题有 兴趣或是一个理性股民,看“专家”观点时你就会开动自己的头脑提出自己的问 题。正如“知识之树没有主干就无法开枝散叶”(Elon Musk先生言),令人沮 丧的是不能独立思考的人很难记住别人的建议和观点,因为作为逻辑结果的观点 无处生根。   有独立思考习惯的人会有质疑精神注重事实和逻辑不会轻易上当受骗;并不 总是正确但总是有理有据,能提出适当的问题而这是解决问题并创新的必要条件; 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同时有很多事自己无能为力;并不意味着其职业会成功会赚 很多钱,但失败了也不会一蹶不振,因为知道有太多的偶然因素会起作用;并不 一定会快乐幸福但会接受自己的生活不愿与任何人交换(如果交换可能的话); 知道自己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具有使命感,当然并不意味着会有所建树等等。对 于一个社会来说没有大量独立思考的人作为基础是不可能产生足够的精英的,而 精英正是社会健康有序稳步前进所必须的,这可能正是目前的问题所在。   有些人把独立思考说得很难,其实并不是这样的。独立思考是一种可培养的 能力,甚至在过程中很轻松很享受,因为这个过程的很大部分是阅读感受别人的 “精彩”人生。独立思考要求人必须要有大量的常识,与直觉相悖的是常识几乎 不是来自于个人经历,因为个人亲身经历极少且时间跨度短,常识和知识面只能 从阅读中得到。当然,重要的是读对书籍,小说是虚构的不会给人真知只能当作 消遣,杰出人物的传记(最好读英美作者的译作)是大量常识的来源。在阅读过 程中你会发现自己的兴趣发现自己想成为的人,并愿为目标实现持久努力。各学 科的著作(各种历史,经济,生理心理,社会等)是建立思维框架所必须阅读的。 当然,阅读习惯形成之前需要耐心和坚持。如果以一个月两本书的速度,3年左 右的时间就可以学会质疑提合适合格的问题,并自己尝试回答。对于16-18的青 少年来说,在大学之前发现自己的兴趣,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无疑是一件幸 福的事。   有别于其他物种具有奇妙的可理性思考头脑的人,生来平等。正如薛涌先生 所说“人人都是天才”,可以说一个人能成为其想成为的任何人。Elon Musk先 生所说“人脑的硬件已准备好了基本都差不多,就看所安装的软件”。当然这不 是说你会和爱因斯坦、梅西、盖茨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