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布拉格之恋的轻与重   柳咽河   看完电影<布拉格之恋>,心里一直很沉重,丝毫没有昆德拉推崇的笑的力 量。米兰?昆德拉融爱情、政治、哲学于一体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十 多年前我就读过,现在转换成电影后,再一次将我击倒,不能呼吸。打开博客, 我回忆,我书写,我试图理清纷乱的思绪,使自己得到缓解。   萨宾娜,在轻盈中跳跃和穿行   萨宾娜留给人们的第一印象是一顶男式的硬尼帽子,那也是她留给我们的最 深印象。在影片中,帽子随着她贯穿其中。   那帽子始于一个古老的捷克家族,传承着祖先的血脉。它之于萨宾娜,一是 继承,一是性爱。每次做爱时,它都是作为一种暗示信号出现的,以其诡异、突 兀与赤身的女体构成一种反衬,构成视觉的强烈冲击力。它是容易引发人的欲望 的,无论是影片中人还是我们这些影幕外的看客。它这种引发将爱情排斥在外, 直指欲望的突进,因此是轻盈的。   一顶帽子对于影片的巨大力量,是不是可以解读为一种欧洲历史中有着源远 流长的轻盈呢?这轻盈从骑士时期就开始了,唐璜的年代、于连的时代、渥伦斯 基的时代以及昆德拉笔下的托马斯的时代一直延续下来。一个时代里,对性爱的 轻盈态度一旦成为一种公开的现实,对爱忠贞的力量必然要被边缘化。这顶祖先 传下的帽子就是要说明一种源流,而萨宾娜位于这源流的中心,既有历史又有未 来,活得坚定而自信。   如果说,持有这种轻盈态度的是男性,更接近于欧洲的历史,那意味着一种 自由、放任和特立独行的生活。在昆德拉的笔下,坚定地秉承这一传统的却是萨 宾娜。相对于女性在社会中的从属地位、依懒地位,能够迈出社会格局,特立独 行地对生活做出选择,使萨宾娜身上具有了一种无与伦比的魅力。托马斯的迷恋 说到底是持有相同态度的男性的一种平等的交流。这种交流也是轻盈的、放松的。   看看影片吧!我们不能说萨宾娜不爱托马斯,但是这种爱并没有束缚她。托 马斯结婚,她有点恼怒,因为这个男人违背了自己的信仰。托马斯再来找她,她 也不拒绝,因为她从来就轻视爱情,轻视爱所衍生的嫉妒。她接纳这个现实,甚 至以朋友的身份与托马斯的妻子特蕾纱和睦相处。俄国人入侵,国家一片混乱, 她毅然离开故土出国,她不要任何牵挂,要开始新的生活。   在瑞士,她有了新的情人法兰斯,在他们之间,依然是那顶礼帽在维系着轻 盈的性爱。她爱他吗?只要看看她说的那句话就知道了,“我不喜欢和你每天换 一个城市去住,为什么不能在这里安定下来?”法兰斯说,因为他爱她,他无法 面对妻子,无法容忍自己对良心的欺骗,所以要躲到别的地方去。她有没有想过 改变这种局面,一定是想过的,然而由于坚定的信仰,她不会真的做出行动。相 反,是法兰斯做出了行动。有一天,法兰斯对她说,他终于和妻子离婚了,他要 和她在一起。那个时刻,萨宾娜泪流满面,紧紧地抱住法兰斯。这眼泪谁能说不 是爱的泪水呢!然而,令法兰斯也令我们奇怪的是,第二天法兰斯再来的时候, 她已人去楼空。此刻,萨宾娜躺在也逃到瑞士的托马斯的怀里说,我不知道我为 什么会这么做,就像我决定离开这里去美国,今后再也不见你。   为什么这样呢!用萨宾娜的话说,爱你,所以离开你!   爱使人变得沉重。   特蕾纱,在沉重中守护和绝望   特蕾纱的爱情始于托马斯的一次猎色,而在那时,她只是一个乡村疗养院的 服务员,她的整个人生的幸与不幸,都是从那时开始的。   她说,我无法容忍你抱着别的女人的样子,你的身体,沾染着陌生女人的气 味。可是她忘了,当时正是这个惯于猎色的托马斯用他那独特的渔猎魅力吸引了 她,捕获了她,让她觉得自己掉进了幸福的泥沼。   我以为,她的沉重来源于她对爱的信仰,她执著地追寻着自己的爱,守护着 它。因为爱并不是某样实际的物体,这种守护很不容易,其辛苦可想而知,沉重 也便不奇怪了。   俄国人的入侵、社会的动荡暂时地减缓了她内心的痛,那是因为更深更重的 痛的替代。后来,他们出了国,到了瑞士,和萨宾娜朝夕相处,那种沉重又突现 了。特蕾纱无法忍受托马斯的背叛,加上环境的陌生,工作的难找,她在给托马 斯留下一纸字条后回国了。她说:“在布拉格,你是我的爱,在瑞士,你是我的 一切,我想像不出有一天被你抛弃。你是那么轻,而我的爱那么重,我必须离开 你。”   这种离开是艰难的,要知道,特蕾纱离开的是一个和平的国度,归去的是一 个被专制的俄国人占领的故土。归去意味着种种危险,但是,比之爱情的幻灭故 土毕竟还是温暖的。她走之后,托马斯随后也回了国。托马斯别无选择,在特蕾 纱看来,那是他舍弃旧我与她的重修旧好,那是他把全部都给了她。   现实的残酷使他们失去了原有了高贵职业,在失望和落寞中,成为擦玻璃工 的托马斯旧习不改,又带回了女人的气味。特蕾纱有点气急败坏了,她要报复, 她借助一个诱惑她的工程师成功地献出了自己,想以此获得心灵的轻松感。然而 换来的却是更深重的负担。她没有报复了托马斯,倒是报复了自己,她觉得自己 的行为无比丑恶,那是远离自己信仰的,那是对爱对自己的亵渎。在这悲痛之中, 特蕾纱无法面对自己,无法面对她所爱的托马斯,意欲投河轻生。好在被及时赶 到的托马斯救起。   这个来自村庄的女子,正如她所代表的观念一样纯粹、古朴,她无法接受欲 望的轻盈,爱虽然沉重,却让她感到踏实。她执意地要离开布拉格。可是,正如 托马斯所说的,护照被没收,他们已没有了逃亡的能力。她注定只能回归于自己 的乡村,那些熟悉的土壤和空气,滋养着她,也限制着各种不切实际的轻盈,使 她的灵魂安稳。   萨宾娜的城市出身,特蕾纱的乡村根基,分别代表了欧洲的两种历史源流。 两种对待爱情皆然不同的态度反映出世界的真相,没有孰对孰错,只有孰轻孰重。 你看重了其中一个,另一个必然轻飘飘的没有份量。看重的那个也不是沉重,在 昆德拉的语汇中,那是内心的安稳从容,属轻逸的范畴。   托马斯,情爱的轻与重   托马斯是整个影片的主角,是生活的猎色者,生活却不容他做出选择。与他 的猎色经历相反,他在生活中总是被动地,总是承担着别人安排好的命运。这算 不算一个反讽呢!具有昆德拉风格的典型的“玩笑”。   对于一个以轻盈为生活准则的人,一开始,托马斯与萨宾娜有着同样的信仰。 但是,他却缺乏萨宾娜的果决。一次乡村疗养院的猎色,他想也不会想到会被一 个爱他的女孩沾上,而自己居然不讨厌她。那个叫特蕾纱的女子,一沾上就注定 要成为他的妻。我想,这也许是因为轻盈者固然高傲,心里也是渴望真心相爱的, 否则,萨宾娜不会在法兰斯离婚要和她在一起时热泪滚滚,否则,托马斯不会暂 时地放弃自己的原则,觉得和特蕾纱在一起生活是再正常不过了,为此,都能抵 得上他与萨宾娜建立起来的长期友谊。   因为是暂时放弃,托马斯不可能为谁改变自己。他真心地爱特蕾纱,也真心 地爱他轻盈的生活,他试图完成冰与火的兼容。事实证明并不可能。一方面,他 抓住一切机会与萨宾娜重修旧好,一方面,又对特蕾纱格外呵护和关心,如果放 在当下的中国,也算是“新好男人”了。然而,在昆德拉严肃的探讨中,并不给 他实现的机会。   萨宾娜对他失去信仰的不屑,特蕾纱对他不忠的约束,都使他痛苦万分。在 瑞士最后的日子,萨宾娜要去美国,并说不再见他,特蕾纱怀着一腔怨忿回了布 拉格,剩下他一个人,灵魂被情人和妻子掏得空空的,没有份量。这是他的不能 承受之轻。为了爱他的妻子特蕾纱,为了给自己的生命找到点重量,他决定回到 曾经的逃离之地,俄国人镇压下的布拉格。   他从来都不是死心的人,在那沉重的政治压迫下,他要施放他的轻盈,重新 的猎色便是对生活的一种反动。反抗的结果只是把自己拖向更深的深渊。特蕾纱 遭遇的一切既是特蕾纱的,也是给他的。一身疲惫的他们逃离了城市,回到乡村, 在琐碎的农事中消磨着人生,无力反抗地被特蕾纱的爱满满地浸泡着,度过了最 后的幸福时光。   昆德拉,一个知识分子的品格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昆德拉的品格主要是借助托马斯和萨宾娜来体现的。   在政治上,托马斯从来不是个热衷的人,但是,仅仅缘于酒吧上的几句不满 俄国人的愤愤之谈,便改变了他的一生。一个脑外科医生“玩笑”般地成了不同 政见者。我觉得,在脑外科医生和不同政见者之间也并非没有联系,只不过,从 前,他是埋藏在心底的,不肯轻易地说出来,因为趋利避害本是人的本能。酒吧 的放言,编辑的怂恿,使他借俄底甫斯王来讽喻俄国人,走上了政治的不归路。   俄国人入侵后,原来的编辑成为了背叛者,他的文章一下子成了罪证。逃亡 后再次回国,这一切都成了麻烦。内政部的人要他选择,要么放弃医生的工作, 要么签一份声明,认一个错误,一切都会过去。你选择吧!如果不承认你和生活 开了一个玩笑,生活就会和你开一个玩笑。然而,也正是这个玩笑鉴定了他作为 一个知识分子的本色。他承担下来,他不放弃自己的独立和价值,他愿为此付出 一切代价。至此,政治之轻在他这里变成了政治之重,他成了一个擦玻璃工,也 成了一个真正的持不同政见者。   从这两方面可以看出,托马斯的路线,无论是政治还是情爱,走的都是从轻 盈到沉重的蜕变过程,这重既是命运使然,也是他坦然接受的,它们使他成了一 个完满的人,生命不再轻飘飘的,有了份量。   还可以拿政治和情爱来比较,可以看出,托马斯在心里看得情爱比政治要重 得多。最直接的证明就是他明知道逃离后的回归必然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但是为 了特蕾纱,他别无选择,义无反顾。   如果说托马斯身上体现出的是知识分子在基本的政治立场之上,坚决地悍卫 人性之爱,那么,萨宾娜的身上体现出的是更加果决的轻盈。如果说前者既有昆 德拉自己的影子,又是正直的大多数捷克知识分子的写照,那么,后者萨宾娜的 见解更带有昆德拉的个人印记。   萨宾娜在片中说过一句话,因为爱他,所以离开他。这既是她给法兰斯的、 给托马斯的,也可以看作是昆德拉给他的祖国捷克的。我将其解读为流亡知识分 子的普遍心态。   昆德拉爱他的祖国,但是,在那样一个祖国已被凌辱得丧失理智的时期,如 果身在其中,便是被专政被迫害,或者被洗脑被同化,失掉独立的自己。为了固 守灵魂的高贵,为了保持那一点点尊严和独立价值,他和他们只能选择离开。哪 一个流亡的知识分子不是喝着异乡水,怀着故国心呢!身在异乡,收集着故国的 每一点信息,付出尽可能的努力来改善它,并盼望着早一天能回归故里,热烈拥 抱。就像身在美国的萨宾娜无时不惦念着捷克的托马斯,在得知他们音消命殒后 禁不住失声痛哭。那哭声属于昆德拉和所有的流亡知识分子。   二??六年四月十五日星期六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