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怀念傅雷先生   周传   江南非但是鱼米之乡,更是人文荟萃之地。浙江犹盛产文人。杭州街上碰见 几个小孩子,便觉其眉间隐隐有青气放出。江南多水,随处可见柔和的山坡,响 亮而纯净的天空,流动的云翳;无风的日子,连小草也会仿佛受到某种感应似的 轻轻颔动。这确是最适合文人居住的地方。   幼年的傅雷便在这种环境里发育滋长。在江南庭院里,虎头虎脑的小傅雷, 学着先生的样子,拉长声音念古文。一只蝴蝶咻的越过墙头,停在窗沿上,翅翼 轻轻的扇动着。小傅雷望得出神,根本没察觉戒尺正从头顶压下来。“这是我童 年中见到的最美好的景象了。”傅雷先生回忆往事时略带伤感地说道。   也不知什么时候喜欢上了傅雷先生。上初中时,我像大多数同龄人一样,过 着无忧无虑的日子,没事在田野里闲逛,夜晚在小镇大街上游荡,快乐得像头猪。 上了高中,仿佛时受到某种心电感应,发狂似的收集傅雷的作品,包括他的译文、 随笔、书信,甚至有关他的一切书籍。而从那时起,我似乎变了一个人了。   枯索压抑如监狱般的童年,给了他深厚的古文底子,也渐渐培养起他那高傲 孤僻的性格。他内心丰富,又绝不带一丝女人的矫情;他是个拜伦似的人物,很 难让人相信在一张如岩石般冷漠的脸上会包藏着如火的热情。只有当他不愿压抑 自己的时候,才会以烈火般的脾气或是异乎寻常的真诚表露出来。他是真人,他 是赤子,在他的书卷间洋溢着我国古代文人特有洒脱的遗世独立的神气,呈现出 一个孤傲不群冷眼睥睨的隐士形象。傅雷早年留法,浸淫西方文艺甚深,醉心于 浪漫主义文学,对文艺复兴亦情有独钟。青年时期他仿佛一个精神漂流者,蓄着 当时流行的长发,一副昂首向天的神气。   傅雷虽以其译笔著称于世,我却以为称他为美学家更为妥当。他不仅具备一 切美学上的嗅觉和才能,终其一生,他个人的历史凝成一幅动人而气魄宏大的画 卷。傅雷的美学是含蓄,典雅,自然的,厌弃一切过火或过恶的举动,所谓“乐 而不淫,哀而不伤”,为人行事不滞于物,不凝于心,方能达到恬淡冲和,萧然 意远的境地。这是我们的民族美学,也是很高明的人生哲学,生活艺术。热烈以 至于忘情,哀惋而成忧愁,便丧失了自我,不能恰如其分的感知和把握世界以达 到自身的圆满。孔子所言中庸之道便是此意。傅雷认为,艺术的纯洁首先来自于 心灵的纯洁。只有心灵纯洁无邪,万物在人的眼中才被有浓郁的诗意,于是艺术 之自然如行云流水,不可遏止;人与自然融合无间,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这是 人参悟自然的玄机所在,亦是艺术的使命。而典雅之美,则无异于朦胧之美,水 月镜花之美。保持心理距离和空间距离,才能达到“万物皆自得”的和谐的境地。   在他翻译诸家中,以巴尔扎克最为得心应手,仿佛津津与对人性的批判。他 的杂文书信,往往激愤之情溢于言表。他并非不想吟唱爱的恋歌,宣扬无畏的信 念,装扮出脉脉温情,并非不愿脸上堆露出温厚的微笑,他的心灵也未尝不飞溅 过青春的火花,可世界是如许无聊无味,他又怎能容忍?如果说他恨过这个世界, 那是因为他太爱这个世界的缘故。当他从书房里偶尔探出头来,看着这忙忙碌碌 的世界,不无悲哀的笑着:我的心在天国呢!   文革中,傅雷悬梁自尽。面对人性的丑恶和黑暗,自杀也许是古典式的人物 唯一的选择,而傅雷亦藉此捍卫了他生命的完整。他死时才50多岁,正值人生的 盛年。最使我难忘的是他逝世前不久的一张照片,那是一张仿佛受了委屈的小孩 子正想回家的阅尽沧桑的老人的脸。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