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   强盗、诗人、彭氏   郭永海   在去这个地方之前,我绝对没有想到这个地方有这么多的诗人。   第一次进去时,是从东坑路口走进去的,近一个小时的时间还找不到,问路 旁店铺或是老人,却不知道彭氏大宗祠的所在。如果我问的是彭屋,就不会有这 么久的探询了。   或许这一次的步行是一种惩罚,让我不满足于第一次的短暂,进而,有了第 二次的彭屋之旅。因为有了第二次,我想了很多——   彭氏诗人,这是一个群体。   自然,东坑更出名的是“卖身节”,由于政府的力挺,很出名。农历二月初 二龙抬头的时候,我可能会去看看?   关于彭氏大宗祠的资料,非常的少,除了建筑,还有几件宝贝:彭世潮画像、 龙凤柱、双石枕。这样几件好东西放置在祠堂里,起码,后世子孙争分家产,这 几件物品是不会流落在外的,应该是有利于保存的。   与强盗交好的御史官   走莞樟路,走完寮步,在东坑路口拐左进去,一直到镇政府,下车,步行再 走二十几分钟,绕过镇公安局岗楼,就可以到达彭屋的新村了。走在水泥的新村 路上,两边的三层楼房一路排开,值得注意的是门上的对联,不仅新鲜如昔,而 且笔势书法大部分相同,字体饱满,豹尾收笔,粗短有力,我甚至觉得这里有一 位书法的好手,于是好多人家求他写字,而且也保存得非常的好。   与许多的村落一样,宗祠的前面也是一个大水塘,左手边的低洼处有人在捕 鱼,如果回头出了这一片安静的老房子,一棵硕大的榕树前面就是一大片的农田, 零零散散有人在忙碌着,外面修筑道路的泥土高高的将这片耕地紧紧包围着,大 有明天据为“己”有的架势。   的确,如果你是2007年入秋的时间去彭屋游玩,道路揭破了脸,灰尘围着你 弥漫,不时大货车经过,不知道仔细、不做提前准备的游人,怎么会想到这混乱 场面的右边深处,还有这么一块古老的安静所在呢?   但至少,现在,彭屋的古建筑依然存在。   这样一个保存完整的宗祠,它会给后人、游人带给什么感受呢?   在没去之前,我查阅相关资料,第一个映入眼帘的却是强盗与献礼。   大概记载就是这个意思——   彭世潮为官时抓获一个强盗,名夏元虚,彭大人不知怎么的就感化了这个江 洋大盗,反正他们成了好朋友,彭大人修建宗祠时这个义盗献了几件宝物以做资 用,于是有了龙凤柱,于是有了双石枕。   仅仅从这个事件的前后可以看出:   彭世潮为官时社会已经有了动乱,这个夏元虚心地不坏,一感化,就服化了, 而且感激不尽,捐赠宝物。我们甚至可以判断,这个强盗比较有消极的正义感。 如果不是,他为什么抢了人家的宝物不“物归原主”呢?说明这个大胆而诚实的 农民有着“劫富济贫”的优良传统。   可以我们的易中天先生说了,强盗就是强盗,偷抢人家东西,不劳而获,怎 么能说成是“义盗”呢?这种破坏社会经济游戏规则的做法当然不值得提倡,我 自然认同易教授的说法。   换个角度,从彭世潮作为官员的角度来看,这个又是什么样的一桩事情呢?   这位进士入得翰林,因学时渊博,被推荐为“经筵”讲师,给嘉靖皇帝讲解 四书五经,应该说这位彭翰林在学问研究方面没有任何问题,是个儒学专家。后 来,总部职能官员放任项目当中央直属机构驻地方代表,在大西北抓起内部监察 的工作来了:陕西道监察御史,和今天的地方检察长差不多,但不是一把手。   首先给了判断:由中央研究院出而任地方检察院,读书人的毛病露出来了, 正直,较真,乐善好管,好为人师,这位彭世潮适应不了官场生活。给皇帝当讲 师,在今天看来,那都是中央党校最好的教授,已经很接近最高权力了,可以入 军机处、当大学士了但后来放任陕西省检察长,降了,说明他没有学会、或不认 同、或不愿同流合污于高级政治生活。这样的人适合当御史,但当不了正职。明 万历年间海瑞就是一个极端。   读了那么多书,中央、地方都呆过,彭世潮是个聪明人,他想,既然官场如 此境况,我就应付这个层面的生活,做好本职工作,尽量不得罪人。可是他开脱 了民众般的夏元虚,却避不开已经走向下坡路的帝国,纲纪不遵,贪污腐败无度, 等等现象,都是他必须面对的。从后来被参而去职来看,他的工作走向了失败, 他的正义得到了承认,至少在他感化的那些人中得到了体现。一得一失,焉知祸 福?   而且这一读书人的心态在家族建设上也体现出来了。彭世潮认为,既然我个 人不能为政治国家服务,那我就做好彭世家族的建设吧让后人继续努力吧!这跟 现在地产商无楼可卖或问题比较严重时宣告“封盘停售、苦练内功”是一个道理, 有些事情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了!但对于国家大事、经邦治国还是有着严重的 幻想的。但这位翰林是个清官,至少跟比的官员比起来,他是个没钱的公务员。 这个祠堂修得就有些慢了。他找了个举人,合资兴建,但举人彭礼没有、或拿不 出多少钱。工程还是慢。   在十八年的宗祠修建过程中,我们的这位彭大人会想些什么呢?当他囊中羞 涩时,当他筹款无期时,当工程进度奇慢时,他会不会感到困惑?   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强健家族的心愿一直是坚定的。而且也可以认为,彭世 潮心态还是非常好的,完工后的怡然自得与期盼子孙的光宗耀祖处理得非常好。 这在他的诗作里明显流露出来:   题万竹   琅轩簇簇自扶疏,密密繁阴荫户除。   风雨夜吹龙奋候,笙簧时弄鸟声初。   节坚晚雪千秋秀,心拥寒云半点虚。   一枕清风书一卷,定应不是俗人居。   这首诗,中间变韵,有些曲折。上阕讲自然小景观,到处是竹子,站满了院 落廊边,节气代表的竹子在彭世潮笔下总是响叫个不停,希望能哗众取宠,引起 人们的注意,已经有待招的意头了;下半阕表明自己的高尚人格,并以自己所居 怡然自得,表达了一个辞官在家、安然生活的士绅身心状态。   就本诗来看,彭官宦还是对功名的追逐有所保留,起码他的眼睛还是向外看 的,是关心家族建设和国家兴衰的,这在封建科举社会还是求上进的。站在今人 的角度,我们当然不能要求他达到“反封建、反科举”的思想高度。从他的为官 正直、十八年建祠不辍的恒心,我们还是非常赞赏彭世潮的人生观、价值观,甚 至有点佩服。   与强盗交好,拼力修建祠堂,这位失败的好官、悠然自得的乡绅,他依然保 留对官场政治的无限向往,而且他的行动、诗作都在努力实践着“学而优则仕” 的教育通途。   可能是受先祖好作诗舒意的影响,后来的彭氏读书人都好这口子,但立意已 经远远达不到彭世潮的思想高度,大部分变成描自然、绘景观、表达个人情绪的 文学体裁作品了。   诗歌的背后   第二次去东坑,我耐着性子抄录了挂着宗祠墙上的诗歌作品中的一部分。   不如从左至右来看一下:   彭一鸿(1607-1637,师柳一芳目为翰苑之器)   羊城早秋   风近秋天爽气澄,烟霞寂静碧山汀。   珠江影落鸿新至,花圃风迎草欲零。   寒杵三更催夜月,红闺(?)千里梦窗棂。   边城独坐伤心事,漫对书帏解佩萤。   这位彭翰器游了一回广州、珠江,心中却是无限悲凉。找了个房子住了下来, 面对宏大的自然景象,胡思乱想了许久,感到个人的渺小,只好静静地看会书, 就宽衣睡觉了。   彭必先(1637-1719,康熙正贡)   赠侃中社兄水亭   林塘新涨绿,帘卷小亭开。   山拥中流出,潮吞两岸回。   风清时入座,明月且持杯。   何处鸣榔起,渔舟碧水隈。   我查了清代贡生类别,却无正贡说法。大概是想区别于例贡的捐纳说。彭正 贡和几个人结了文学社团,有一天众人集会的地方修建完毕,他就写了一首诗表 示祝贺。诗的意思非常含蓄,亭子修建完了,地理位置不错,依山傍水、面朝大 海的环境是不能相信的。几个人入座饮酒道贺,但说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心 情感怀,无从得知。可以认定,这只是一首助兴的应景诗。但全文不着痕迹,写 得很微妙。我们可以想象,这位正贡生彭世潮的几分筋骨,会享受环境。   彭钰,监生   秋日送友人归浙江   长堤叶落动盟鸥,聚首如君又历秋。   从菊几开乡信远,故园今系别离忧。   十年青镜悲华发,一片樯帆送客舟。   策马梅关回首望,白云飞尽水长流。   我自以为这首诗是写得很好的,收发自如,情绪自然,动静合理,既有白云 大江的气势,也有落叶、菊花的细微,意境悠远。   朋友相处了几年,到了秋天,赶着天未冷赶着回浙江,彭钰留不住,只好在 江边的老地方送别朋友,并说,“以后分开了,不管分隔多远,记得要互相写信 联系啊!”朋友在宝安坐大船走了,他骑着马往回走,在梅岭关朝“深圳方向” 看了看,下午的时分,太阳把云彩都蒸跑了,入海口的河道一片宽阔,而朋友的 船只早就看不见了。   诗中所表达的感慨令人叹息。看来这位监生是真的捐来的,而且“可能”是 在国子监广东分校继续“深造”的。一句玩笑。   彭应时   小桥人影   小桥桥下水泠泠,人倚桥头看柳青。   到底只凭清影在,任教流水出苍溟。   小诗一首,看不到个人的一个“我”。可以改为《小桥流水》也无妨。一个 “凭”字用得比较妙。   彭应求   不觉春暖暖又逢,江山如画月如弓。   柳丝风舞溪将绿,花影云拖径欲红。   酒战闲愁消旧腊,诗携佳兴过新年。   却嫌光景催老去,满眼儿童属老翁。   看来这位彭应求学了他兄弟几分诗意,开头也叠起字来。二月下旬,春回大 地,天暖柳抽丝,早花开得茂盛,江山都变了颜色。高兴吧,应求诗酒斗一篇, 一点豪情瞬间转没了,因为看见小孩子都长大变得老气了!小家伙都老了,我就 更老了,还是继续喝点酒度日吧。只能这样了。   题目我忘记抄了,如果我来取名,就选《辞旧岁》   彭廷宽   咏蝶   托化枝头上,春弄到处家。   南化醋入梦,金谷暖探花。   扑粉低穿径,寻香远逐车。   朝老风月蔼,幽兴正无涯。   诗中“处”、“醋”总觉得别扭,如果改为“人”、“醉”,念起来就顺口 一些。上面四句如果用广东话念起来就很清晰,但下面文白都可以,一个“车” 字,还是别扭。这只蝴蝶有没有飞累我们不知道,但庄生梦蝶的彭廷宽还是在无 边际的逍遥着呢。   彭瑗   酒后   酒去已知天地阔,醒来已觉利名宽。   往来逐鹿秦郊易,此日驱车蜀道难。   长铗久歌鱼未食,琴流水指空弹。   楼头百尺频嵩目,明月清风静里香。   打字时,这个复杂的字着实令人头痛,找了半天总算找到了。这位彭瑗喝酒 时很爽快,什么都想开了,醒来后头不痛,更看得开了,大概是假醉或假醒。   他老人家喝完酒大发感慨:以前多好,稍微一努力,就能成就刘邦项目霸业, 现在多难啊,跑到四川还是躲不及。拿着我心爱的长剑舞了半天,才感觉肚子饿 了,想弹琴优雅一下,但一时不知道如何下指,我站在高楼,不住四处望,空空 如也,只好寄思明月,安安静静的闻着微风送来的夜香吧。他这般情绪,闻得是 桂花香吧?仲秋之夜,喝了酒睡不着,就是这般举止了。   彭梦龙   送陈明远归江南   百粤风波倦久留,十年香梦促远舟。   江鱼入馔关心远,山鸟归帆送客愁。   任诞庄生空玩世,多情宋玉早悲秋。   东南别路三千里,此后相逢半白头。   这位梦龙兄很谦虚,可能有点自卑,觉得岭南人文风光比不上长三角,自己 代朋友说了,这个百粤地我玩腻了,我想回去了,我要回我的江浙去了。他又说 了,我们就别再玩空想主义了,你看你,一个大帅哥,也经不住如刀岁月,老啦! 你我离得这么远,以后恐怕很难见面了,即使见了,彼此看到的人都该知天命了。 五十知天命,依古代人的岁数,他是决计不会出去寻亲访友了,可能像上面的那 位老酒虫,坐在家里感叹了。   一个家族,怎么会有这么诗人呢?   与诗歌的灿烂相比,彭氏的仕途却是黯淡得很。自进士出身、陕西道监察御 史彭世潮和举人出身、通山县都谕彭礼后,无人为官,彭家人无官可做,科举的 仕途几乎封闭。离开东坑这个小环境,离开东莞、甚至广东,再开这个家族,很 不幸的是陷入清末的衰落阶段了。   彭世潮为官时已经是嘉靖年间,嘉靖一代起,清朝就无可避免地走向下坡路 了。世界迅速进入近代史,西方列强重新瓜分世界资源,到处掠夺、殖民,中华 帝国千疮百孔,挡不住世界前进的潮流,闭关锁国的政策吃到严重的苦头,内困 外弱的局势大有亡国的趋势。十九世纪中下叶,中国是个严重动乱的时期,陈旧 势力依然强大,新事物停留在“格物”阶段,“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蓬勃开 展起来,但在意识形态领域,连萌芽阶段都不能算。仕途又如何?当官参与政治 又如何?中华大地面临的是在混乱中挣扎的时期,求新而未见新,混沌了。   国家社会的局势体现在小群体的家族中,却是出奇的冷静。单从诗作来看, 彭氏族人是非常冷静的,充当了局外人的角色,儒家经典嘴里念,道家无为心中 存。可以说,这是彭氏对大局势无能为力的消极思考。于是,作为读书人,此路 不通转而求其次,他们的兴趣爱好改了,书照读,但却玩起文人骚客的游戏来了。   从文学题材来看,写散文不好控制散和不散,讲清道理说明问题,不免留下 个人明显的痕迹,显露个人思想;小说就更困难,谋篇布局最是难堪,再有故事 选择、剧情发展,都在考验一个人文字功夫之外的宏观思维。都不好弄。就写诗 吧,简单,可五可七,可四可八。学古文的人对韵律都熟手,平仄、押韵都不是 问题,写成一首诗就不难了。   其实,综观中国文学史、甚至文学史,只要是学过历史的都可以发现,在文 学史的体裁演变发展上,几乎都是从长短句、严格句、音律词、戏剧、小说这个 一个主流发展阶段。文学作品中,一个个体的“我”也表现得越来越强烈,作者 对人的终极关怀越来越深切人性愈发得到释放。这是文明史必然的进步。   而在历史的特定阶段,我们却不能抹杀各种文学体裁的繁荣。《红楼梦》是 古典小说集大成者,但其中的诗词却也非常精妙,今天还有人经常吟诵,贾宝玉 祭奠晴雯的《芙蓉女儿诔》就感动我好几次。这些大家对各种文学体裁都已经做 到“信手拈来、运用自如”的熟烂程度了。   再来看看彭氏诗人,我们当然不能认为他们在文学创作上走倒退的路了。历 史是最无情的,元人写诗歌,明朝依旧剧本,拖着大辫子写骈体文,无数的作家 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一丁点文学成就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无人赏识,就像彭氏 这些诗人。其实,像彭家的诗歌,就在当时,甚至就在当地,都可以找出很多来。   区别就在于重视程度,或者说彭氏读书人的群体性格造就了他们诗歌领域的 灿烂。   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样一幅画卷:   一座大院子,外面的世界纷纷攘攘,混乱不堪,有产业救国的,有维新强邦 的,更多的是洋人横行,坚船利炮洋枪,国人面无表情,麻木得任人鞭笞宰割。 而在这个大院子里,门口不时有青少年看到新东西乱景象就往回跑,告诉里面的 长者:二爷三叔四哥,外面……,咕噜一大堆。站的人急急如敕令,坐的人依然 坐着,纹丝不动,继续喝茶吃酒,“不要管它,你管问得过来吗?”末了又问, “今天写了一首什么诗啊?拿来让我看看。”当然,在座位上的还有外省人,同 样消极无为的江浙朋友。   我甚至怀疑,这样一个饮酒作诗的氛围是故意培养出来的,至少是前人的爱 好影响了后来的人,毕竟大局势的窘迫是有很多种另解的办法和方式,而不是仅 仅诗歌一种消遣方法。   聪明的彭族人选择了一种聪明的生活方式。   但是在我内心还有疑问,就是地理位置带来的麻烦。   宝安位于珠三角的最前沿,是中国最早受到西方物质和文明冲击的地区,彭 族人真的没有受到冲击吗?联想到经济关联的利害,他们是怎么保持偏安一隅的 平静的呢?   因此可以猜测,在精神思想上,彭族人顽固得可以,其中的个体不管是主动 还是被动,他们的确挡住了外来思想的冲击。在经济关系中,生产方式没有改变, 生产关系没有大的变化,依然是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依旧是土地租佣制的雇佣 与被雇佣关系,经济线扯得很紧,其中线束也没有发生大的断裂。   彭氏依然是地方上的一大家族,一个比较富裕的士绅家族。但这肯定不会成 为其他家族学习的榜样——   “不要学彭家那些人!收了租子赚了钱,却拿来交结酒肉朋友,喝酒、写诗, 发牢骚,有什么出息!”   我们这些游人来到其中,看到这些诗作,至少为他们的作为感到欣慰。   天下兴旺,匹夫有责,何其广大,我们不能要求他们担负这一责任的。而且, 那些关心天下的匹夫坐了天下,指点江山,还是一个匹夫!存在即合理,起码, 今天的我们应该认同东坑彭氏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方式。   走出彭氏大宗祠,离开东坑时,我的心头浮现的一个与强盗交好的御史大夫, 和一群在乱世怡然自得的诗人。   他们,既是时代的悲剧,又不是时代的悲剧。   不是附录的附录   一   某日下午,去深圳接清华大学某教授,车中听其讲电话,提到北滘碧江。经 查,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碧江自南宋建村至清末,这里至少出了20多名进士、 140多名举人。   二   写本文时,由姓氏想到彭德怀元帅,想到传说中的彭抟老祖。经查,有专门 的“彭氏文化网”,里面有详细介绍。其中有一事:彭抟老祖带着两个儿子来到 福建,在与江西交界的深山里面教育当地人农耕知识,因彭祖的两个儿子一名 “彭武”、一名“彭夷”,故当地人为记念老祖,便取了两位二祖的其中一字, 遂得“武夷山”之名。我于2002年赴武夷山参加一文学大奖赛颁奖活动,其半山 叠水,且湍急至无法漂流,虽有憾,但目为奇迹。   “武夷山”,顾名思义,是中原统治者征服闽地、立刀扬威的象征,跟今天 的“西安”、“南宁”一样,都带着侵略者洋洋得意的痕迹。   后再查询,得彭祖不得志之说。彭祖晚年携子流转闽地,在南平地界教育农 民,并繁衍生息,当地确有许多的彭姓人氏。“南平”之意思,猜测同于上意。   三   彭氏大宗祠里面的龙风柱、双石枕确有其物。我用小刀接触,不留半点痕迹, 其坚如金玉,确实属实。   四   彭氏大宗祠最里间挂有牌匾,上书“光前裕后”。   屋子右边门板有一篇文字,家训来着。我自抄录如下:   宋太始祖震峰彭公家训   告尔子孙,戒而子孙:   原尔所生,出我一本。虽有外亲,不如族人。荣辱相关,利害相及。宗谊为 主,财器为亲。危急相济,善恶相正。为父者当慈,为子者当孝。为兄者宜爱其 弟,为弟者宜敬其兄。   士农工商,宜勤其事;冠婚丧祭,必循乎礼。乐士敬贤,隆师教子。守分奉 公,及人推己。闺门有法,亲朋有义。企行必诚而无伪,御下必恩而有礼。务勤 俭而与家庭,务谦后而出乡里。   毋事贪淫,毋司赌博。毋事讼以害俗,毋酗酒以丧德。毋以富欺贫,毋以贵 骄贱。毋恃强凌弱,毋欺善畏恶。毋以下犯上,毋以大压小。毋助小忿而失大义, 毋听好言以伤和气。毋为亏心之事,而损阴骘;毋为不法之行,以辱先人。毋以 小善而不为,毋以小不善而为之。毋谓无知,冥冥见晓;毋谓无声,寂寂闻声。   依我训者,是其孝也,我其佑之;违我训者,是不肖也,我其覆之,不惟覆 之,令起绝也。子子孙孙,咸听斯训。   如此家训,实在严厉,执行者的面目也有可恶嫌疑。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